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浪潮中,科普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国内唯一一所中俄合作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以下简称“深北莫”)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发挥中俄教育合作重要平台纽带作用,聚焦“科学素质国际交流合作”这一科普重点工程,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普教育之路。
打造国际化的科普教育导师团。
中俄院士领衔打造国际化科普教育导师团
在深北莫,有这样一支高质量的“神仙”队伍,由22名中俄院士领衔,100余名教师及科研人员组成的科普教育导师团队。这些专家学者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经验,为中小学生带来一系列紧扣科技前沿、放眼国际的科普讲座。
在深圳的多所中学,时常能看到该团队的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计算数学与控制系主任伊利英·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的身影。他以“我们身边的数学”为主题,将勾股定理的古典智慧与航天探月器的精密设计相联系,把17世纪旋轮线的数学探索和现代火车车轮的创新构造相结合,为中学生带来一场场生动的数学科普课,让学生们领略到数学在生活与科技中的奇妙应用。
实际上,该团队其他成员也将一场场讲座化作一把把钥匙,为深圳几千名中学生打开通往科学世界的大门,拓宽国际视野。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科普讲座200余场,覆盖学生人数超过5000人。
搭建科普实践平台。
三校科研赋能建设汇聚科技前沿的科普实践平台
前沿交叉技术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在深北莫,学子们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实践平台。该校创新性成立莫大-北理工-深北莫应用数学、生物信息学三校联合科研中心,积极推进建设化学与材料科学、放射化学与放射生态学、现代生物学前沿科学联合科研中心,设立前沿交叉技术研究院等8个科创平台,以及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中俄法学比较研究中心、深港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等社科平台。这些平台现已被纳入《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通过这些平台,学生不仅能接触到先进的科研设备,还能亲手操作体验,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与创新的力量,为科普教育提供了高质量、立体化的资源供给。平台自建成以来,已接待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参观学习100余次,参与学生达3000余人次。
学生参加“丝路少年”训练营科普活动。
突出全球胜任力课程体系开展“丝路少年”训练营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深北莫聚焦青少年全球胜任力培养,与北京理工大学地面机动装备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学院(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合作,围绕智能创造力、跨文化交际力、家国精神力和自主成长力等4大方向,精心打造20余门课程。
其中,“丝路少年”训练营成果颇丰。在这里,青少年不仅能学习到前沿的科学知识,还能参与实践活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老师和同学交流互动,实现“知识+实践+视野+情怀+素养”的一站式科普赋能。在训练营中,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成功率达80%,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之前提升30%。目前该校已成功举办9期“丝路少年”训练营,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0余名中学生参与其中。
举办知识科学文化节主题活动。
融学术、文化和科普于一体知识科学文化节成品牌项目
科学无界、趣味科学秀、互动式大师班……深北莫携北京理工大学、莫斯科大学打造的知识科学文化节自2022年举办至今,已打造成一个融学术性、文化性与科普性于一体的国际化交流品牌项目。
每年9月至10月,深北莫围绕科学相关主题,精心策划并开展一系列分层次、分类别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专家讲座、艺术表演及科普教育活动。作为知识科学文化节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无界”开放周面向公众开放,趣味“科学秀”、互动式“大师班”、专题讲座等科普活动精彩纷呈,打造了一个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科普“大课堂”。目前累计举办500余场活动,吸引了包括40余名中俄院士在内的300余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线上线下关注人数突破70万人次。
记者:黄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