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1岁的杨启俊跑到日军据点附近,准备取出地下党员藏在石头缝里的情报,这时,几名日军朝他走了过来,还发现了他:“站住!”
杨启俊,1931年出生于北平。
北平沦陷后,日军就在附近的村子抓壮丁,要求每家每户都要派出一个劳动力。这时,杨启良的母亲已经病逝,家中只剩父亲和一个姐姐,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他,让姐姐给日军当劳工肯定不行,这样,就只能让杨启俊给日军干苦力活儿了。
这时候的杨启俊才七八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但在给日军干活的时候,日军不管饭,还要求杨启俊给他们挖坑、垒墙,一天要干十几个小时。
有了这段经历,杨启俊对日军愈发痛恨。
1941年,杨启俊的父亲当了村里的支部书记,与八路军有一定联系,有时候,八路军还会在他家过夜。
1942年,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教导处的同志来到了杨启俊家,向他父亲了解日军的情况。
期间,一个叫刘仁的八路军干部注意到了杨启俊,刘仁从事地下工作多年,看到杨启俊的那一瞬间,他就感觉这个小孩很机灵,非常适合从事情报工作。
想到这,刘仁就向杨启俊的父亲征求意见:“老杨,你儿子看着很机灵,能不能让他帮我们运情报?”
杨启俊的父亲有些意外,因为杨启俊才11岁,一个只有11岁的孩子,就算加入八路军,又能干什么?
所以杨启俊的父亲就有些迟疑:“刘队长,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我怕他干不好,误了事。”
两人的谈话被屋外的杨启俊听到了,他高兴地走了进来,说:“我要打鬼子,我肯定可以干好的!”
杨启俊对日军恨得牙痒痒,如今有机会为打鬼子出一份力,他自然不肯错过。见杨启俊抗日热情高涨,他的父亲也不好再说什么,这样,杨启俊就成了一名地下交通员,刘仁把杨启俊安排在一个特殊的小队。
这个小队,算上杨启俊在内,一共21人,小队成员的年纪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
小队成员的任务不是打入日伪内部,而是利用自己个子矮、年纪小的优势,配合地下党员传递情报。
这天,杨启俊和两个同伴奉命到一个日军据点附近拿情报。上级告诉三人,这个日军据点里有一个地下党员,这个地下党员搜集到日军的情报后,就把情报藏在据点附近的一块大青石中,三人的任务,就是把藏在大青石中的情报拿回来。
接到任务后,杨启俊换上了一双特殊的鞋子,这双鞋子里面割了一个小口,拿到情报后,就可以把情报藏在里面,这样,即便遇到日军检查,也能混过去。
之后,三人在自己的脸上和衣服上抹了泥土,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在经过日伪哨卡时,负责检查的日伪军根本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是八路军的情报人员,随便一检查,就让杨启俊三人过去了。
就这样,杨启俊三人顺利抵达了日军据点附近,在据点门口的正面,他们果然看到了一块大青石,杨启俊兴奋地跑了过去,果然找到了地下党员放在这里的情报,他赶紧取出情报,藏在鞋子里面,准备离开。
就在这时,几名巡逻的日军走了过来,而且他们还发现了杨启俊三人,第一时间朝他们追了过来。
看着拿枪的日军,三人不敢乱跑,他们知道,他们跑得再快,也没有子弹快。不一会儿,日军就走到三人面前,对杨启俊三人进行搜身,但没有搜鞋子。
这样,日军搜了大半天,也没有找到什么东西,杨启俊三人心里松了一口气,以为马上就可以走了,谁知日军不肯放过他们,他们把三人带到据点关了起来。
到了据点,日军只给水喝,不给饭吃,许久没有吃东西的三人饿得不行,但都没有向日军求饶。这时,一个小伙伴担心藏在鞋里的情报被日军发现,就蹲下身子,把情报取了出来,让杨启俊咽进肚子。
两天后,日军据点里的汉奸翻译不知对着日军说了什么,日军就放杨启俊三人离开了。走出据点后,杨启俊三人没有马上离开,因为情报已经被杨启俊吞进肚子了,他们此行的任务没有完成。不管是杨启俊还是其他两个小同志,都不甘心空手而归。
这时,三人一合计,就爬到距离据点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坡,三人趴在那里观察这个据点的情况。
但日本哨兵发现了他们,他们以为杨启俊三人是攻打据点的八路军,就集中火力朝三人射击。日军的火力太凶猛了,三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人当场中弹牺牲。
杨启俊的头部被一颗子弹擦中,留下了一个弹坑,看着倒地不起的同伴,感受着头部传来的剧烈疼痛,这一刻,杨启俊怕了,他拉着剩下的同伴赶紧往回跑。
日军担心追击会中了八路军的埋伏,就没有朝两人追过来,两人顺利回到了根据地。回到根据地后,杨启俊就把这几天的所见所闻以及日军据点的情况,全部说了出来,对八路军来说,这些情报同样珍贵。
一想起这段经历,杨启俊还是有些害怕,不过他没有退缩,在之后的几年里,杨启俊继续为八路军运送情报,年仅十几岁的他,多次受到了部队首长的表扬。
杨启俊虽然没有真正上过战场,但他也在另一条战线上出力,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一份贡献。
2019年,88岁的杨启俊受邀参加了建国70周年庆典活动,他乘坐在第六辆花车上,从天安门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