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速递! 布鲁塞尔的谈判尘埃落定,欧盟二十七国代表已正式签署协议,预示着新规即将登场。中欧电动车市场的数年较量,随着这份协议的签署,终于告一段落。 中欧电动车之战旷日持久,欧盟设立的三万八千欧元进口门槛,看似为本土车企筑起保护墙,实则剑指中国电动车。以比亚迪海鸥为例,国内售价不足一万欧元,而到了欧洲却飙升至二万一千欧元。若无此门槛,中国电动车凭借其价格优势,定能在欧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欧洲消费者对价格颇为敏感,低价车自然备受青睐。 然而,门槛的设立让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步履维艰。法国、德国等本土车企虽看似坐收渔利,实则并未捞到多少好处。消费者面临的选择愈发有限,两万至三万欧元间难寻合适车型,只能无奈选择高价新车或转战二手市场。而二手市场或将涌现众多欧洲品牌的中国电动车。 但中国车企并未就此止步。吉利、宁德时代等巨头已在欧洲布局,凭借刀片电池和环保标准等先进技术,成功突破价格限制。中国电动车不仅价格亲民,技术也日益精进。欧盟虽设限,却也推动了中国电动车技术的飞跃。待到二零三五年欧盟全面禁售燃油车之时,中国电动车或将迎来华丽逆袭,展现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速递!速递! 布鲁塞尔的谈判尘埃落定,欧盟二十七国代表已正式签署协议,预示着新
小申说大事
2025-04-20 17:18:29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