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循环经济转型:商业合作与创新的核心作用

金融界 2025-04-20 17:25:54

在全球资源日益稀缺与环境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传统线性经济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席卷而来,成为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路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指出,商业合作与创新在推动循环经济转型中始终处于核心位置。消费者通过日常选择释放市场信号,而企业则通过设计、营销及责任机制来塑造这些选择空间,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结构。

根据2020年皮尤慈善基金会和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等合作机构共同发布的报告,若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与实施循环经济措施,到2040年有潜力减少25%的温室气体排放,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垃圾可减少80%。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循环经济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巨大潜力。然而,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消费者与企业的共同努力。

消费者在循环经济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选择,如拆完快递的废纸箱如何处理、在咖啡店点单时是否自带杯子等,消费者能够释放市场信号,推动企业进行产品设计和营销策略的调整。企业则需要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减少资源浪费、提供便捷的回收服务等方式,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提升可持续竞争力。这种供需两端的合力,是推动全价值链低碳发展的关键。

企业在推动循环经济进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具备引领创新、加速变革的天然优势。从以服务代替拥有的共享模式,到可修复、易回收再生的产品设计,再到再生材料的广泛应用,以及重复使用的商业模式,这些创新都需要消费者的广泛参与和企业的积极引导才能真正落地。中国企业在践行循环经济时,呈现出了政策驱动性强、制造业链条长和产业集中度高的特点。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开始主动将循环经济纳入企业战略,从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到新商业模式都在进行探索。

然而,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普遍会面临三类挑战。首先是政策与系统环境的不确定性。尽管循环经济越来越受到政策支持,但在具体实践层面,企业仍会遇到一系列制度上的障碍,比如回收利用的标准不统一、再生材料的市场准入不清晰、重复使用产品和二手产品的售卖的监管仍然存在空白等等。这些问题会降低企业的投资意愿和转型信心。其次在于消费者沟通问题与市场接受度不足。目前在市场上,企业设计、生产出的循环型产品也常常面临消费者“不买账”的问题,消费者可能会担心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或者缺乏便捷的使用体验。企业对此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应该是将循环理念“翻译”成对消费者有意义的价值主张,比如通过提升产品设计、优化用户体验以及建立信任标签等;还可以通过可追溯信息、第三方认证等方式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感。此外,企业还应该克服自身的路径依赖和组织惯性。很多企业过去的成功建立在“线性模式”的规模效率上,一旦要转向循环经济,就需要重新思考原材料选择、产品生命周期设计甚至整个商业模式。这种转型不仅涉及成本,也挑战了企业的内部文化与组织协同。

在全球层面,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正在策划新一阶段的“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在中国国内,基金会也启动了聚焦中国市场的落地项目,尝试搭建“塑料污染治理合作网络”。除了聚焦消费品领域的循环经济转型,基金会也开始积极探索关键原材料和电池循环等新兴领域,特别是在当前新能源和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些资源的循环周期更长、技术路径更复杂,但同时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已经逐步成为全球共识。消费者与企业的合作与创新,是推动这一转型的核心力量。通过供需两端的合力,全价值链的低碳发展将得以实现,为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问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本文源自:金融界

0 阅读:1
金融界

金融界

财经媒体、互联网金融、财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