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职者写字都需协助”,他们一对一帮1200人在家门口上班,含数字推拿等新职业

九派新闻 2025-04-21 17:53:12

“能做小程序,但是我们没有选择做小程序。”在智能匹配、扫码入职不断涌现,各类招聘APP和小程序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武汉一家街道“就业超市”却坚持一对一的入职推荐与服务。

该街道工作人员称,辖区内服务对象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居民,对智能手机、智能应用接受度较低。根据居民的实际情况,他们选择了一对一和面对面的形式。其中,有人对薪资要求较高、但工作技能较低,则不太好找工作;有的人意向明确,就能更快找到工作。每位求职居民情况不同,找工作周期从几天到一个月不等,若遇到犹豫不决的居民,一对一沟通的时间还会更长。

虽然这种方式看似传统,但他们4年间已经帮助1200人找到家门口的工作。此外,在技能培训上,他们走在社会前沿,陪诊师、数据标注员、收纳师受热捧,还将推出AI视频剪辑、数字推拿(借助电子设备进行推拿)等新兴职业技能培训。

[1]不做小程序,11名“就业红娘”手把手教人找工作

“不是不想搞小程序,主要是我们面对的居民很多都是年纪大的人,他们对手机、智能应用的接受不高,有人写字都需要我们协助。”花山就业超市就业专干魏聪聪说。

据介绍,就业超市的工作模式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是统计表格直接收集待就业者信息。由工作人员教线下咨询的人填就业咨询表,甚至手把手帮忙填表。再由社区专干给推荐岗位,跟进后续入职等流程。前来咨询的人线上填了信息后,由就业专干一对一沟通。他们还会通过微信群发布就业周报。

通过楼栋网格员体系,就业服务信息可以覆盖到街道里大多数的人(进了微信群的人)。听起来很传统,但是背后需要就业专干日复一日耐心地解答、服务,“我们的团队很稳定,也很专业,现在和大家处成了朋友,大家都愿意推荐自己的家人朋友来我们这找工作。”魏聪聪自豪地表示。

从光谷大道地铁站下车,乘坐28路公交车,经过18站就会来到花山街社区,花山街就业超市坐落于此。就业超市工作团队有2名驻点工作人员,11个社区轮值店长(均为社区书记),11名社区就业专干,他们也常被称为“就业红娘”。

就业超市常驻工作人员李明煜(右)、谢婷婷(左),杏园社区就业专干罗珊(中)。图/九派新闻记者阳丹

花山街道软件新城智慧社区党委书记袁婷介绍,花山街道常住人口大约有5万人,居民中有一半是“洗脚上楼”的原住民,一半是新花山人。

前来求职的人以中年人为主,女性及妇女群体较多。他们相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工作技能不足。与此相对应,就业超市的服务分为3个版块:职业推荐、技能培训、微创业服务,重点服务对象就是四五十岁的人。

记者翻看了一下就业超市近期的求职登记表,不少求职者年龄超过50岁,初中、高中学历较多,意向工资2000元到4000元不等。

李明煜已经在就业超市干了4年多,他颇为自豪地说,“我们肯定是这附近了解岗位信息最全的人了,而且还有一些一手的岗位信息。”

经李明煜统计,就业超市开设4年多以来,已经帮助1200多名居民找到了工作。而开设的培训班每年开十几期,一经推出就是秒空。

花山就业超市推出的部分培训课。图/九派新闻记者阳丹

[2]28岁妇女辞职创业,只拿一个相机就开了摄影工作室

今年2月,在就业超市的帮助下,28岁的李慧玲在家门口开了一家摄影工作室,只带了自己的相机就来了。

李慧玲原本的职业是护士,后来去当了医药代表。孩子出生后,为更好地陪伴孩子,她犹豫再三,辞掉了这份需要频繁出差的工作。

辞掉工作该做什么呢?她想到了自己的爱好——摄影。她曾在花山街就业超市参加过摄影培训,就业超市的工作人员知道她的想法之后,决定帮她“微创业”。

为了减轻初期创业的压力,社区工作人员给她在家门口的软件新城智慧社区腾出了一间办公室,还给她提供了摄影灯(价值2000元)、摄影背景轴、背景布。她曾经了解过,摄影工作室通常会选在商住两用的小区。在她居住的小区,一室一厅月租约1700元,而她没有这笔支出,这为她减轻了不少压力。

她自己一边在线上运营账号、接单,一边在线下为附近的居民进行拍摄。近期,为了让大家知道小区附近有这样一家摄影工作室,她推出了免费的复古照片拍摄服务。“也算是对社区的回馈,以后工作室收入稳定了,也会更多反馈社区。比如有活动的时候义务来拍摄,或者给社区捐公益基金等等。”

记者在现场发现,二楼的公共区域除了李慧玲的摄影工作室,还有一间开放式厨房,里面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烘焙用品。这里除了她之外,还有一位烘焙创业者和收纳师创业者。她们都在这里办公,也都住附近,这种灵活的工作模式也方便她们照顾家庭,还能靠自己的技能提高收入。

社区里的烘焙工作室。图/九派新闻记者阳丹

[3]陪诊师、收纳师、数据标注员……新兴职业层出不穷

李明煜表示,帮人找工作不容易,花山街道辖区内大型工厂不多,以居民区为主。能提供的岗位以个体商家居多,物业、保洁、销售是比较常见的岗位。他坦言,他们提供的工作很难和高精尖工作挂钩,如果想工资高一点就只能是带销售性质的。

为了让更多失业人员具备工作技能,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就业红娘”们花了不少心思。一方面提供生活技能培训,一方面紧跟社会潮流,挖掘新型职业技能培训。

生活类的培训与民生息息相关,是老百姓生活所需,比如卤菜、插花、快剪、编织等等。比较时髦的培训则有陪诊师、收纳师、数据标注员等等。

早在前年,他们就培训出了几位陪诊师,一单可以赚200多元。去年还推出了数据标注的培训,深受妇女群体的好评,这项兼职可以让她们有日均80元的收入。

经过几年的发展,他们发现陪诊师的需求在增加,决定重启陪诊师培训。而快剪培训效果不佳,因为普通人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就学会剪发。接下来还准备探索数字推拿培训、AI剪短视频等。

今年57岁的黄冈人苏卫红就是新花山人,2021年,她跟随女儿来到花山居住。女儿在光谷上班,她则计划着找点工作。因为在此地没有熟人,信息渠道比较狭窄,正好她在网格群里看到了求职信息,就联系上了就业超市。

填报信息仅一个星期,她就找到了一份保洁的工作,后由于家里父亲生病需要人照顾,她辞去了保洁工作,准备找零工。

在就业超市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她参加了很多技能培训,学会了缝纫和编织,其中编织发卡、小饰品还给她带来了每年三千多元的收入。其间,她和工作人员保持着联系,“他们就是跟踪式的服务,不是一两次就完了,有啥事都可以去找他们。”她颇为感慨。

21岁的袁琰希从小在花山街道长大,今年即将毕业。她想找一份离家近的工作,家里人推荐她来就业超市咨询。袁琰希原本学的是动物医学专业,但是她不想去宠物店上班,附近动物医院较少,最终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咖啡师的工作。

她说,找工作的过程很快,她对提供岗位的商家也比较放心。此前,她的嫂子也是在就业超市找到的工作,如今担任街道矛盾调解中心的前台。

入职者可免费领取入职礼包。图/九派新闻记者阳丹

据了解,“就业超市”作为一种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模式,近年来在全国多地逐步推广。不少地区通过政务APP、小程序等实现(如“浙里办”“鄂汇办”中的就业模块),在线下也有不少服务点。在杭州、深圳等地,就业超市往往注重数字化匹配服务,以技术为主要特色。

不过袁婷的工作感受是,工作方式需要和服务对象匹配。听起来“高大上”的服务方式不一定适配所有人,他们的实际工作中非常依赖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在她看来,做社区服务要有人情味。在就业超市,人能发挥的作用才是最关键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