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时期,桂西北地区土司政区是如何设置的?

无花果聊国际 2023-02-08 17:12:01

明代广西属于非汉族群分布广泛的省区。明朝统治者沿袭元朝的做法,对非汉族群主要采用王朝管控下的“以夷治夷”策略,为此设置了大量土司,桂西北地区也不例外。

据《明史》载:“迨有明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而法始备矣。然其道在于羁縻。彼大姓相擅,世积威约,而必假我爵禄,宠之名号,乃易为统摄,故奔走惟命。然调遣日繁,急而生变,恃功怙过,侵扰益深,故历朝征发,利害各半。其要在于抚绥得人,恩威兼济,则得其死力而不足为患。”

可见明代继承元代的土司制度,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在非汉族群聚居地方,任命土官实施管辖,负责收取赋税,听从朝廷调遣。当处在国家建立之初,制度尚未完备之时,关键在于“以夷治夷”。

历朝历代,土官大姓之间互相侵占地盘,互相为各自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征用地方土官的时候,采取恩威并施的措施,才能对朝廷不构成威胁。明太祖派兵征剿广西之后,对非汉族群采取了相应的策略。

在杨璟的论述中,对广西左右两江的土官所辖区域的土民,称之为蛮夷,所采取的办法应当是军事措施,使之感到畏惧。但在明太祖看来,左右两江地区黄姓、岑姓,虽为蛮夷之人,但同样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若能够合理地处理此事,亦能使之向化。

在明太祖的诏谕当中,对左右两江的土官给予肯定,肯定唐宋以后,土官在乱世时,守土有功。在太平盛世时,上贡纳税。平定广西之后,土官即奉印来归。明太祖命特使来传达旨意,以安定百姓。

在对广西边疆地区土官土民的管理方式上,仍继续保持任用土官的方式,以管辖地方。因此,通过任用土官的方式已成为明王朝管理边疆地区的重要手段。

明人方孔炤在《全边略记》中认为在广西驻扎大军弹压有十患,而充分利用土酋的力量则有十善。原因在于瑶、僮巢穴数以千百计,若单纯依靠武力弹压,广置营堡、关隘,很难长期保持足够的兵力。

而最好的策略就是因其旧俗,仍置酋长,由朝廷委任控制,发挥其“以夷治夷”的作用,达到“内制瑶僮,外制边夷”的效果。

当然也要考虑对土官的制衡问题,因此,明廷之所以敢于大量任用土官,也是经过权衡的。朝廷有把握控制土官,土官则依靠朝廷的支持。在此情况下,朝廷通过土官来管理瑶僮,以达到地方无盗贼隐患的目的。

明廷对广西瑶、僮“”的治理策略,并不是单纯强调杀戮,而是考虑如何驾驭瑶僮,以保天下长治久安。而治理瑶僮的关键,在于瑶僮听从地方土官管辖,土官能够约束瑶僮,同时土官又需听从朝廷的征调,这就是明廷处理广西瑶僮问题的明智选择。为实现对土官的有效管控,明朝制定了一系列办法。

《大明会典》记载了土官承袭的完整程序,由朝廷兵部和验封司进行管理。经过朝廷验证以后,颁发任命,才可担任土官。事实证明,明代绝大多数时候,广西土官都发挥了统摄境内瑶、僮民的作用,而流官治理地区反而问题较多。

可以说广西土官的设置符合非汉族群众多、汉族人口较少的实际情况。洪武时期设置的土官能够管理地方,听从朝廷命令,而流官所管辖的非汉族群区域,却经常发生。因此冯俊建议在平定瑶、僮叛乱的流官地方,采用设置土官的方式进行管理。

明代广西土官对朝廷承担了大量义务,桂西北的南丹土州、东兰土州、那地土州、忻城土县等地土官,虽然实力较强,也能做到履行义务。设置土司政区之后,土官需要向朝廷履行一定的义务,并以军功的方式加官进爵。

土官可以世袭,成为各自区域的世代管理者。桂西北南丹土州在明初即已主动归顺朝廷,其实力仅次于田州、泗城,土官所管辖的土兵异常勇猛,实力不容小觑。宋元时期南丹就是羁縻、土司地方,并被朝廷授予安抚使一职。

当明朝的军队到达广西时,安抚使莫天护立马归顺朝廷。明朝按照元朝的做法,继续任用土官来管辖此地的非汉族群,使之信服。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我不迷路!

0 阅读:10
无花果聊国际

无花果聊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