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铁路12306购票系统,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说起单杏花,大家却未必都知道。
单杏花是谁呢?
她就是12306背后的“技术大脑”,是12306系统研发的领军人。
一个弱女子,用代码影响了数十亿人民的出行,每年为社会节约的购票交通成本超过100亿。

如今的单杏花,成了时代的楷模,顶着各种荣誉和光环。
但小时候的她,却是在贫穷和苦难中长大。
单杏花,1974年出生于江西婺源的一个小村子。
父亲和母亲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靠种几亩薄田为生,家境贫寒。
单家4个孩子,单杏花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还有一个弟弟。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村里家家户户日子都不太好过,孩子多的家庭,日子更是艰难。

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供不起,哥哥在上初三那年的冬天,被迫辍学了。
姐姐更是可怜,小学都没毕业,仅仅读完四年级就辍学了。
当时,公社分田到户,单家分到了一头耕牛,那家里就必须有人去放牛,那年姐姐正好10岁,这个任务,她做最合适。
或许是命运的垂青,单杏花的学业没有因为各种家庭原因被中断,而她也十分上进,成绩一直很优秀。
四年级之前,单杏花在村里的学校念书。学校条件简陋,全校只有一个老师,一、二、三年级共用一个教室。

四年级和五年级,单杏花只能去别的村上,那里的学校也就2个老师,一个老师教一个年级。
那两年,单杏花的求学之路异常辛苦,每天都要步行往返20公里。
11岁年那年,单杏花考上了镇里唯一的一所初中。
因为离家有30公里远,单杏花开始了住校生活,一周只回家一趟。
虽说住校省了走路的功夫,但伙食也下降了很多。
学校有饭卖,但菜要自己带,冬天还好,可以带蔬菜吃上两天,但夏天天气热,菜容易馊,就只能带辣椒酱、霉豆腐和腌菜等。

据单杏花回忆说,一年到头,一家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次肉。
家里养了猪,周末和寒暑假,单杏花回家了就得去大山里打猪草。
每次去单杏花都会想多打一些,因为距离太远了,去一趟不容易,但打多了又背不动,她只能咬着牙,走一段歇一会儿,踉踉跄跄将猪草背回家。
打猪草很累,但单杏花从不抱怨,一心只想着让猪长肥一点,那样过年就有肉吃了。
除了打猪草,单杏花还得挑水、砍柴、放牛,样样都得干。
开春后,要插秧,一个月后,要去稻田里给秧苗拔草,水田里泥蜂、蚂蝗,让单杏花回忆起来仍觉得恐怖。

一次,单杏花被田里的泥蜂蜇了,疼得跳上了田埂,父亲笑话她,“你有本事将来就考出去,就不用被泥蜂蜇了。”
那一句话,深深刻进了单杏花的脑海。
最苦的活儿,是暑假里割稻子。顶着烈日,在农田里一干就是一天,胳膊上、腿上全是稻叶划出的口子,汗水一流,更是生疼。
在单杏花的记忆里,整个童年基本上被学习和农活填满了。
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也成了单杏花奋发苦读的动力。考出去,是她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14岁那年,单杏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婺源二中(如今的天佑中学)。
本来这是件值得高兴的好事儿,但99块钱的学费却让全家发了愁。
1988年,99块钱不是笔小数目,对于单家来说,更是无异于一笔巨款。
这时候,外婆发话了,“一个女孩子,早晚都要嫁人,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但父亲没有放弃,硬是咬着牙去四处找亲友借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凑齐了99块钱。
“将来,你要是能考上大学就是你的福气,如果考不出去,我就当这钱扔进了村口的深水潭里。”
父亲这一番话,让单杏花内心暗暗发誓,自己一定要努力考上大学。

高中,离家60公里,更远了。单杏花每个月只能回去一次,基本上天天吃酸菜、辣椒酱、豆腐乳。
一次,父亲去学校看她,还是班主任孙老师掏钱请父女俩吃了一顿饭。
那天豆腐炖小鲶鱼的味道,直到单杏花30年后回母校演讲,她依然记忆犹新。
家里虽然穷,生活虽然苦,但单杏花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每天坚持晨跑,一门心思沉浸在学习中。
她不跟别人比吃、比穿,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赶超那些成绩比她好的同学。

1991年,单杏花如愿考上了大学。
当时,单杏花不知如何选择专业,是班主任孙老师帮她选了西安工业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
单杏花明白家里穷,大学四年,她一直省吃俭用、勤工俭学,想法设法减轻父母的负担。
大学期间,别人不似高三那般努力了,但单杏花却一刻也不敢放松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5名。
原因很简单,因为她要拿奖学金,一旦成绩掉了,那奖学金也就没着落了。
大学毕业后,单杏花并没有急于找工作,而是选择了读研。
1996年,单杏花考取了华东交通大学的研究生,交通运输工程与控制专业。

进入华东交大后,单杏花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折。
入学不到一个月,单杏花就被学校派到了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参与全路客票系统的研发推广工作。
那一年的10月份,单杏花去了北京项目组学习。
因为是个新人,心里没底,单杏花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
上班时间,她跟师傅们学习、实操。下了班,午休时要看半个小时的书,下班后要在电脑多练习1个小时,睡前再看半小时书。
因为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少,单杏花的业务和技术都进步得很快。

同年12月底,项目组领导安排单杏花等4名华东交大的学生,前往九江站推广客票系统1.0版本。
当时,单杏花独自一人负责前台和后台的很多子系统,紧张极了,怕票卖不出去,又怕卖错了,还担心收钱出错……
好在最后系统运行很顺利,出师大捷,这一次给单杏花树立了极大的信心。
之后,这套客票系统从1.0版本一路升级到了5.0版本,单杏花功不可没。
2005年,为了5.0版本的设计、研发和推广,作为负责人的单杏花,这一年里有2月以上的时间都在熬通宵加班。

2012年的春运,井喷式的购票请求让12306系统近乎崩溃。
为了优化系统,单杏花带着团队白天研究优化方案,晚上11点停止售票后再进行优化、测试,常常要工作到凌晨3、4点。
第二天早上6点半,单杏花和团队又得起床继续工作,这样的工作状态,一直持续了50多天。
甚至,为了系统优化工作,单杏花可以三天两夜不休息,堪比“铁人”。

正是凭着一股狠劲儿,不怕苦,不怕累,肯付出,单杏花带领团队一步步研发出了如今的12306购票系统,为社会节约了巨额的购票交通成本。
从农村走到城市,从一个寒门学子成长为时代的楷模,单杏花的每一步都走得很艰辛,也非常励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句话,是单杏花对自己人生的总结,也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