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1年,唐朝著名宰相姚崇患病,命不久矣。 临终前,他紧握着长子的手,涕泗横流地说道:“我走后,咱家会被灭族!有1件事,你须谨记,听我安排。” 姚崇是唐朝著名宰相,三朝元老,曾事于唐玄宗、唐睿宗、武则天。在此期间他立下过很多功劳,为唐朝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这么说,没有姚崇,就没有历史上的开元盛世。 在后世,姚崇的名声一直很好,毛主席曾评价他为“政治家”,是唯物论者,还从他身上借鉴经验得失。 按理来说,姚崇作为唐朝重臣,又受到皇帝的赏识,死后理应受到他人的敬仰。 可为何姚崇却会担心自己会被灭族呢?到底是谁要对姚崇的家族痛下杀手呢? 姚崇其实不仅仅只是宰相,他还是一个敢直言进谏的谏官,他性格耿直,一心为国为民,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常常而得罪一些其他的大臣。 张说便是其中之一。与姚崇不同的是,张说喜欢搞小圈子,通过各种诱惑和朝中大臣搞好关系,让他们为自己说话,为自己办事。 其实张说也是一名权臣,他同样手握重权,在朝廷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为人奢侈糜烂,对金银财宝很是迷恋。 也正是由于姚崇与张说的种种不同,两人之间难免发生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深,以至于到了要兵戎相见的地步。 为了铲除竞争对手,张说经常在朝堂之中勾结其他大臣攻击姚崇,而姚崇则由于过于正直,没几个人愿意为他说话。 某天,姚崇得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张说想要和其他大臣一起把姚崇拖下宰相的位置,还想将他赶出京城。 姚崇深知不能坐以待毙,恰巧他偶然之间发现了张说与岐王李隆范走的很近,虽然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但这无疑给姚崇扳倒张说的机会。 姚崇正是利用了李隆基害怕兄弟夺权的心理,将张说与李隆范走的很近的消息告诉给了李隆基。 果不其然,李隆基得知后顿时慌的不行,他害怕重臣张说和李隆范有什么密谋,便在不久之后将张说给贬到了京城之外,以防止两人有机会走在一起。 然而,张说虽然在这一次斗争中败给了姚崇,但与姚崇相比,他有一个姚崇难以匹敌的优势,那便是张说比姚崇年轻地多,他有的是时间。 转眼间,姚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他知道自己将于不久因病离世,但他又知道张说肯定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一听要被灭族,儿子瞬间也慌了:父亲,孩儿听着呢,我一定会按照父亲的要求来做的。 接着,姚崇对着儿子表示道,自己死后,出于礼仪的关系,张说肯定会来吊唁的。 到时候你把家里珍贵的东西全部拿出来,让张说随意挑选,然后你再让张说亲自为为父写墓志铭。 完成这两件事后,一定要将这些事公布于天下,并告诉皇上,只有这样,方能确保家族无忧。儿子虽然有些不理解,但还是坚定地点头同意了。 不久后,姚崇病逝,张说果然来到了葬礼上。看着仇人归天,张说别提有多高兴,走路都是神清气爽的。 姚崇的儿子一看到张说,连忙笑脸相迎,让他挑选宝物。张说一向爱财,看着琳琅满目的珍宝,忍不住就挑选了自己喜欢的。 随后,姚崇的儿子又奉承地说道:听说大人你文采斐然,我想请你为我父亲写墓志铭,请问大人能赏个脸吗? 张说一听顿时乐得不行,马上取来了笔墨,为姚崇写下了墓志铭。而姚崇的儿子早已暗中派人将这些事情公之于众并告诉了皇上。 古人历来看中自己的声誉,张说做了这两件事,无疑使得他不能再复仇了,自己又是拿人家财宝又是给人家写墓志铭,全天下的人都以为他俩关系很好。 当张说意识到自己上当后,不禁感慨万千,死了的姚崇竟然算计了活着的张说,看来自己还是斗不过姚崇啊。
公元721年,唐朝著名宰相姚崇患病,命不久矣。 临终前,他紧握着长子的手,涕泗横
寻青云吖
2025-04-24 00:30: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