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微改造焕发大活力

海风拂过百年老街,看得见的改变,正在掀开山东省青岛市城市更新的鲜活篇章。近年来,青岛市将城市更新改造提升与传承岛城历史文化记忆、实现产业业态升级和推动民生改善相结合,让这座滨海名城更加美丽、更显魅力、更具活力。

修旧如旧

打造历史街区新特色

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青岛开埠之地、主城发展之源。街区内的里院建筑群是东西方建筑理念融合的产物,也是青岛地域性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

时光更迭,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所在的老城区逐渐衰败,原住民流失、居住空间拥挤、建筑破旧、面貌杂乱。2019年,青岛市市北区率先启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行动,分三期对四方路街区内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修缮,拆除公共区域私搭乱建,结合建筑历史图纸,恢复老建筑原有形制。同时,对街区内道路实施步行化改造,配齐水电气暖等现代化基础配套。利用拆除街区内筒子楼释放的城市空间,新建了街角广场、地下停车场等多处公共配套设施。

“保护修缮过程中,市北区始终坚守着‘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完成了四方路核心街区的空间规划编制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对街区内106栋历史风貌建筑逐一编制保护更新方案。”青岛市市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街区内9.5万平方米的建筑保护修缮工作已全面完成。近日,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同时,近年来,青岛市在主城区街道率先启动住房、小区、街区三个维度的城市体检工作,经过数据采集后,形成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数据库,记录城市的方方面面,并由专业机构出具“体检报告”,进而精准服务青岛城市更新建设。

“目前,青岛市搭建起了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已整合市内七区城市建成区80个镇街、1013个城市社区信息数据。”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市体检评估信息平台是实现由“检”到“用”的重要工具,除了细化到“社区级”的数据收集、分析和展示以及相关的项目管理功能以外,我们还着重在实用易用上进行了升级,让城市建设者和管理者们更便捷地共享体检成果,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

业态更新

融出复兴发展新活力

“哈啤酒、吃蛤蜊、洗海澡”是许多游客夏季到青岛游玩的特色活动。如今,在青岛邂逅一片山海还不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冲进青岛老城区“波螺油子”走一走。

“波螺油子”是老青岛人对蜿蜒多弯、坡道陡峭、螺旋式上升的胶东路的昵称。20多年前,“波螺油子”因胶宁高架路建设,逐渐消失在城市发展进程中。

2022年,随着青岛市地铁线路周边历史风貌恢复项目陆续启动,昔日“波螺油子”的部分范围被纳入市北区更新改造计划,周边的老建筑和道路被陆续修缮改造。依托“波螺油子”高低起伏、“九曲十八弯”的天然地貌,市北区打造了“波螺油子·十二阶”,通过12个巷道阶梯贯穿主街,市民游客可拾级而上,体验“一步一景”的游玩乐趣。

去年,“波螺油子”游园节在市北区无棣路历史街区举行,修复后的“波螺油子”地貌一并亮相,成为青岛历史街区又一文化IP。为了强化这一文化符号,无棣路历史街区在更新时强调在地性、社区性,注重延续街区烟火气息,除引进网红餐饮、时尚零售外,还加力布局民宿、青年公寓等业态,打造闲适生活文化体验街区,预计今年夏季开街。

近年来,青岛市在保护更新和业态升级过程中,迎合年轻群体对场景化消费的需求,着力引入具备“新潮”“复合式”“场景化体验”等特征的商业项目,集聚了一批注重体验感和情绪价值的潮流时尚业态。

文化体验、创意零售、休闲娱乐等业态持续上新;喜剧节、艺术季、街头演艺等活动接连不断……当下,青岛市依托历史风貌、人文情怀的集中优势,持续深挖庭院、街区、建筑等老城资源,积极培育融入时尚业态和品牌项目,着力打造“旧里院+新经济”“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为历史城区的复兴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民生为要

共筑宜居幸福新生活

“七张村,八下庄,离流落落韩哥庄。”早年间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记录了张村河所哺育的两岸众多村落。多年来,时光的流转在这里留下了密集而陈旧的民居,狭窄交错的街巷,以及迫切渴望焕发新生的活力。

张村河片区曾是青岛市主城区最大的“城中村”,也是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的主战场。2022年以来,崂山区按照“当年拆,当年建,三年回迁”总目标,系统谋划、聚力攻坚,全力推动张村河片区12个社区高标准改造,昔日城中村已大变样。

从提高过渡费和物业补贴,到“安置选在哪,老百姓说了算”,再到专门成立居民监督小组进驻工地……由拆到建,全过程、全流程“取信于民,让利于民”,让张村河片区的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实现拆迁“3年任务16个月完成”。

同时,在抓好张村河片区拆迁改造的基础上,崂山区精心开展“规划设计、配套提升、产业导入”工作,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用腾出的产业空间高标准打造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4大专业化园区,虚拟现实整机和光学模组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用,累计招引落地产业链项目296个,过去2年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均保持了年均30%的高速增长,实现了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的双赢。

拆出一片新天地,改出一片新气象,开启美好新生活。随着张村河片区居民的陆续回迁,居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今年年初,张村河两岸回迁社区首期文化两创培训班开班,居民们在热闹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今年,青岛市将办好改善城乡居住条件,完成10个城中村改造回迁项目;更新城市节能照明路灯6000盏以上;打造洁净优美城市环境,完成口袋公园50个以上、城市空间微更新改造60处以上等,15件47项市办实事,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中国城市报记者张永超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