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林婉玲)29日下午,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文化分论坛在福州举行。论坛聚焦“数聚文旅智启新程”的主题,就文化和旅游资源数字化转化与利用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发布2025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发展指数,举行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十佳案例颁牌仪式、“文旅数据要素登记与可信流通平台”等项目合作签约。
回望近年来,《黑神话:悟空》凭借水墨国风与西游底蕴,在全球游戏市场掀起热潮;小红书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新阵地,外国网友与中国用户共话美食萌宠,碰撞多元火花;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海内外票房屡破纪录,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各式各类的数字文化产品,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意表达,从虚拟世界到社交平台,再到光影银幕,这些“文化轻舟”载着东方魅力漂洋过海,成为了世界感知中国的全新窗口。
政策引领下的时代选择——数字文化服务的战略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推进文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等在文化领域应用……一系列政策的持续推进,清晰勾勒出数字文化服务从技术工具向国家战略系统的转型路径。这些政策不仅为数字文化产业指明发展方向,更为企业参与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当下,数字技术已如毛细血管般深度融入文化产业全链条。各地区数字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字文化行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不断推动文化产品的创新升级,带动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助力文化行业发展开启全新篇章。
例如,在热门的元宇宙概念推动下,不少博物馆举办元宇宙展览,观众戴上虚拟现实设备,就能穿越时空,与虚拟的历史场景和文物互动,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数字图书馆也打破时空限制,让海量文献触手可及,读者随时随地就能查阅珍贵古籍。
这些实践表明,数字文化服务正重塑文化资源的存储、传播与利用模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近年来,中国电信敏锐把握时代趋势,充分发挥在5G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将数字文化服务作为战略发展重点,积极探索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多元的文化服务体验。
创新数字文化应用场景,激发文化活力
依托强大的技术实力,中国电信积极探索创新数字文化应用场景,不仅让古老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为文化消费市场开拓出全新发展空间。
在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电信通过VR、AR、AI等技术,打造线上数字展馆平台。该平台集成AR导览、VR全馆真人讲解、3D文物展示等功能,观众通过手机即可实现沉浸式线上参观。AR导览不仅提供720度全景讲解,还能通过场景复原技术,再现革命历史场景;互动留言打卡功能则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让红色文化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创新模式并非孤例。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在“5G+MEC”、XR数字技术的赋能下,摇身一变成为智慧遗址博物馆。馆内利用沉浸式数字投影、半造景三维剧场、雷达互动投影墙等设备,高度还原夏朝都城的建筑风貌、政治礼制和生活场景。同时,借助VR技术,观众可以“穿越”时空,参与文物修复、考古发掘等互动体验,既提升了参观趣味性,又增强了教育性,成为洛阳文旅新地标。
在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同时,中国电信也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科技创新”模式,为游客打造智能化、个性化旅游服务。
在湖南张家界,中国电信打造的“张家界智慧旅游”平台,整合了景区门票预订、酒店住宿、交通出行、导游导览等全链条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张家界”。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游客流量,优化景区管理;利用AI技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旅游推荐,提升旅游体验,成为全国智慧旅游的标杆案例。
同样的创新思路也在成都落地。在成都武侯祠,一场穿越时空的三国风云盛宴借助VR技术精彩上演。游客置身特定展示区,戴上VR设备,瞬间仿若踏入古战场,亲眼见证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英姿飒爽。而AR技术则让古建筑与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游客漫步其间,只需轻轻一扫,虚拟的历史场景便鲜活重现,文物背后的传奇故事与深刻文化内涵娓娓道来。
而在敦煌莫高窟,中国电信与敦煌研究院强强联合,推动敦煌文化数字化转型。通过对精美壁画的数字化处理,一系列独具魅力的数字文化产品应运而生,如精美绝伦的数字壁纸、引人入胜的手机游戏以及富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短片等。
拓展数字文化服务版图,惠及广大群众
多年来,中国电信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数字文化服务作为连接技术与民生的桥梁,持续拓宽服务边界,让优质文化资源跨越时空,走进千家万户。
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脉,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国电信深耕乡村文化数字化领域,通过系统性的资源保护与传播工程,为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一方面,运用高清影像采集、3D建模等技术,对乡村传统民俗、民间艺术、非遗技艺进行数字化存档,构建起丰富的乡村文化数据库;另一方面,依托线上平台矩阵,将乡村文化故事、特色技艺以短视频、互动展览等形式进行推广,让深藏乡野的文化瑰宝走向大众视野,既守护了乡村文化记忆,也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为进一步消除文化消费的时空壁垒,中国电信加速推动文化传播的数字化升级。在各类文化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中,5G高清直播技术成为打破空间限制的关键利器。无论是国家级剧院的经典剧目,还是地方特色文化展演,观众只需通过手机、电视等终端,就能实时享受超高清、零卡顿的“云端”观演体验。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优质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呈指数级增长,也让偏远地区的群众得以共享文化盛宴,真正实现“足不出户,尽览文化风华”。
从政策响应到技术创新,从场景开拓到服务延伸,中国电信在数字文化服务领域的实践,不仅展现了企业的责任担当,更为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展望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持续迭代,中国电信将继续深化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数字文化应用边界,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