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道光皇帝的国库发生了一件大案,1000多万两银子丢了925万,穷疯了的道光竟然想出这样的办法。
早朝上,道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国库丢失的银子,都由你们这些涉事官员来赔偿,拿不出来,朕砍了你们的头!”
一个皇帝在朝堂上强迫官员们给国库赔银子,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本就节俭到不行的道光皇帝,因为一件渎职案件,发现大清的国库差点让人搬空了!震怒不已却又找不到丢失的银钱,于是他就下令让所有和丢失库银案件有关的官员赔钱,按照责任大小规定了官员们由多到少的赔偿金额。
案件十分严重,不但涉事人数过多,就连案件牵扯的时间也特别长。
有些官员,虽然与案子有关,也很有可能参与了贪污,可是等到道光追查的时候,人都死了很多年了,于是道光就下令,人还在的,就官员本人赔偿,人死了的,就由家里的儿子孙子赔。总之,但凡相关的人,都得给国家赔银子。
道光皇帝从心底里想做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为了节省开支,他以身作则,不但穿衣服打补丁,更是让人在宫里种藕养鸡。皇帝做到这份上,可真的是非常难得了。
只可惜道光生不逢时,大清皇朝到了他这一代,历史遗留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形势已经不是他自己一个人可以扭转的了。
穿衣服都打补丁的道光皇帝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努力省钱、为国家发展整日殚精竭虑的时候,他手底下的朝臣却在想各种办法贪污,甚至有些官员的日子过的比他这个皇帝要滋润得多。
当时,有个叫张亨智的人自己家里不差钱,但儿子不争气,想要走正规渠道通过科举进入朝堂当官是不可能了,于是他就想拿钱给自己儿子捐个官当。
为了儿子的前程,张亨智下了血本,拿出了一万多两银子,装了足足十一个钱袋子。
办事的人带着钱就去了户部,到了地方一看,那人发现和张亨智有一样想法的人很多,于是只能老老实实的在户部门口排队交钱。这一等,就直接等到了天黑。
交钱时,办事的人发现负责办事的官员正好是张亨智的亲弟弟张诚保。
不知道是有意为之还是真的看错了,在称重报数的时候,张诚保出了错,明明十一个钱袋里装了一万多两银子,可是最后却只实收了七个钱袋,周围的其他官员明明看见了,却没有一个吱声的。办事的人知道,这种事情恐怕常有,于是就不敢多说什么了。
离开的时候,张诚保分了一笔钱给一起办事的官员封口,随后就把剩下的钱就自己带回家还给了哥哥。
原本以为,那些人拿了钱就会守口如瓶,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给好处费的事情还是不胫而走了,被和张亨智一起在商行工作的其他掌柜知道了,也纷纷上门拿这件事要挟张亨智,想要从中分得一些好处。
可哪曾想张亨智是个狠人,不但一分钱不出,还连打带骂把这群人轰出了家门。
钱没拿到还落了面子,这些上门要好处的人恶向胆边生,直接就把张诚保偷拿库银的事情上报给了衙门。
原本以为,案子只是与当天值班的几个官员有关,可是查下来之后发现案子太大了,牵扯的人太多了,案子就被递到了道光皇帝面前。
当时的道光皇帝经历了鸦片战争,又因为黄河水患支出了大笔银子,正是国库空虚的时候,听说有官员监守自盗,便大发雷霆,让人严查国库库银一事。
这一查不要紧,登记在案的银子数量和国库里实际储存的银子数量相差巨大。瞬间成了“穷光蛋”的道光皇帝震惊不已。
他立即下令抓捕相关人员,可是从事发到皇帝下令,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一些早就听到风声的人,要么早早的卷钱跑路了,要么就是把蛛丝马迹抹干净了。
剩下的那些人牵一发而动全身,道光皇帝不可能把满朝堂的文武大臣全杀了,本着法不责众的想法,剩下的那些人有恃无恐。
道光皇帝让人去追缴这些丢失的银子,可是很多时候都根本查不出来具体是谁偷的,因为那些人早就在多年的工作中,想出了千奇百怪的偷银子的方法,完全可以轻松避过检查。
想着国库里巨大的亏空,又想到那些追不回来的银子,道光皇帝很生气,所以就下令所有和库银丢失案有关的官员自掏腰包填补空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