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冷冷清清。折射出负债累累的信息 今天是五一节。早晨到大广场去看看有什么活动,没什么活动,和往常一样。 下午到小广场看看,也没什么活动,只是多了几个开碰碰车的小朋友。见到几个学生家长在那儿给小朋友打陀螺。 看来是没钱了。我觉得热闹的地方、有钱的地方才会热闹。要热闹就得搞活动,搞活动就得有钱。投入资金,请人、请戏班子,哪来的活动呢?让专业演出队演出,他们平常就发着工资,假期让他们演出,开加班工资吗?成本不就变高了,不划算啊。 80年代的时候,搞活动虽然不用花很多钱,但必要的开支还是有的。过去主要是体育活动多一些,像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还有游园活动、猜灯谜。各乡镇派出业余演出队的人出来搞活动,节日就热闹起来了。人总是要吃喝拉撒的,这就得付钱。不给钱谁来呢?自然就没人来了,也就不热闹了。 经济是基础啊,没有经济实力,不管做什么事都很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实实在在、毫不含糊的。 五一小长假,一放好像是5天,5天都要热热闹闹过节,这样的场面确实难得,这得消耗多少人民币才能换来热闹啊。 在我们小时候,过节不就是看看电影嘛。那电影不需要多少投入,在露天电影固定的地方放电影,以前先打幻灯片做宣传,又放新闻简报,然后再放电影,8点左右开始,活动到10:30左右就结束了,娱乐就这么简单,花不了多少钱。现在搞个娱乐,一动就不是个小数目。 过去缺吃少穿,过节时吃一点、喝一点就是很惬意的事,睡一觉休息休息,图个吃、图个清闲。要是天天闲着、天天休息,也不指望吃什么、也不指望休息了。 每个人的现状不同,追求也有所不同。 各自安,好吧。 今年钱太难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