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化屋村游船事故敲响安全警钟,愿逝者安息,生者警醒 5月3日,贵州毕节市黔西市新仁乡化屋村百里画廊景区发生游船倾覆事故,令人痛心。我们向遇难者致以最深切的哀悼,愿逝者安息;也祈愿伤者早日康复,家属能度过难关。这场悲剧不仅是一记沉重的警钟,更呼唤全社会对旅游安全的高度重视。 事故背后:安全无小事 化屋村曾是脱贫攻坚的典范,依托乌江源百里画廊的生态优势,通过游船观光、苗绣非遗体验等旅游业态实现振兴。然而,此次事故暴露出景区安全管理仍存在漏洞。据调查,水上活动风险较高,需严格配备救生设备、规范操作流程,并对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做好预案。此前,化屋村虽建立了护河队和消防演练机制,但事故表明,细节执行与常态化监管仍需加强。 致游客:安全是旅途的底线:欢欢喜喜旅游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1. 遵守规则,敬畏自然:乘坐游船务必穿戴救生衣,听从工作人员指引,不冒险参与超载或违规项目。 2. 关注预警,理性出行:雨季、大风等天气避免水上活动,留意景区安全提示,不涉足未开放区域。 3. 提升意识,丰富自救知识:学习基本急救知识,遇险时保持冷静,及时求助并配合救援。 政府与景区:责任重于泰山 1. 全面排查隐患:对游船、索道等特种设备定期检修,以免设备老化而发生事故。;强化从业人员培训,确保持证上岗。 2. 完善应急体系:建立联动救援机制,配备医疗点、救生设施,并开展常态化安全演练。 3. 科技赋能监管:利用无人机巡查、电子围栏等技术,实现高风险区域实时监控,杜绝监管盲区。 4. 强化责任追究:落实安全责任制,对违规经营和失职行为叫停改造,以法治筑牢安全防线。 化屋之殇,应是安全升级之始 从“靠水吃水”到生态旅游,化屋村的转型本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然而,发展绝不能以生命为代价。各地景区需以此为鉴,将安全置于效益之前,让每一处山水既能承载游客的诗与远方,也能守护生命的重量。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更愿每一次出行,都能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