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刘邦当了皇帝后杀了他的恩人丁公,在后来史学界引起巨大的争议。 一派认为,如果当

刘邦当了皇帝后杀了他的恩人丁公,在后来史学界引起巨大的争议。 一派认为,如果当时丁公不放走刘邦,而是把刘邦杀了,刘邦就当不了皇帝,也没有汉朝。丁公是刘邦的恩人,从道义人情天理来讲,刘邦不应该杀丁公。但可以不用他当官,给他足够的金钱,远离朝堂,到乡野度过余生。这一主张占主流。 一派认为丁公卖主求荣,不杀不足以儆示后人,让后人效法,那正义何在?认为刘邦杀丁公是对的。 而另一派认为,丁公放了刘邦,改变了历史,成就了汉朝,不仅是刘邦的恩人,还是汉朝的功臣。丁公不该杀,刘邦应重用丁公,给丁公高官厚禄。 这三派人的观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他们忽略了一事实,忽略了刘邦的内心想法,就是刘邦为什么要杀丁公? 丁公是项羽的部将,楚汉相争时,刘邦纠集各路诸共56万军队,攻打彭城(今徐州,项羽的都城)。项羽仅用三万人,打得刘邦大军丢盔弃甲。 刘邦身边只剩下几十骑,狼狈逃窜。 刘邦的老婆吕雉和老爹刘老太成为项羽的阶下囚。 刘邦逃跑时,路遇儿子刘盈和女儿鲁元公主。车夫夏侯婴将他俩拽上车一起逃跑。 看看项羽的追兵越来越近,为了减轻车的载重量,刘邦一狠心,将一双儿女踹下车。 车夫夏侯婴赶紧停下车,将刘邦的一对儿女抱上车,继续逃跑。 刘邦又一脚将一对儿女踹下车。 夏侯婴又下车抱他俩上车。 刘邦一连三次将一双儿女踹下车。最后夏侯婴展开神技一手抱着刘邦的一对儿女,一手驾车狂奔。 刘邦连杀夏侯婴的心都有,但不能杀呀,杀了谁帮你驾车,还怎么逃跑。 大抵是刘邦的骑术不咋地,要不然为啥不弃车骑马逃跑? 最后刘邦还是被追兵追上了。 而领兵追杀刘邦的将领就是丁公。 当时的刘邦非常狼狈,披头散发。 史书上说,刘邦只对丁公说了一句话:你我都是男人,都是英雄,何必苦苦相逼? 丁公就把刘邦放了。 事实应该没有这么简单,丁公如果当时把刘邦杀了,或者擒获刘邦,那可是大功一件,项羽不说封个王位,一个侯爵还是舍得给的。即使不封王不侯,也会赏给他千金。 他岂能因刘邦一句话,就放弃就要到手的泼天富贵? 刘邦一定是一边苦苦哀求,一边给丁公许下诺言,将来如果自己当上皇帝,一定会给他封王。 因为项羽手下的将领都知道项羽为人,项羽对手下有功将领不轻易给予高官的。即使封了官,也把官印握在手中反复摩沙,不心甘情愿拿出来。 可见,当时刘邦许给丁公官位或者说价码,绝对远高于项羽,丁公才会放过刘邦。 丁公有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叫季布,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多次打得刘邦陷于绝境。刘邦当了皇帝后出千金求购季布的人头。 夏侯婴对刘邦说,当时各为其主,季布忠于项羽,他没有错。项羽那么多部将逃亡在各地,你都要杀尽吗?还不如敕免季布,给他官做,显示你天下君主大度胸怀,让天下英雄归心。 刘邦听从车夫夏侯婴的良言,让季布当了中郎将。 丁公见季布却当了中郎将,欢喜无限,就喜滋滋找到刘邦。心想,自己当年曾放了刘邦,凭这功劳,再怎么样刘邦给自己的官职不会低于季布。 结果大出意外。 刘邦把丁公带到军营,当作众将士的面大声说:此人当时为项羽部将,在战场上却将我放走了,此等不忠不义,卖主求荣之徒该杀,以儆效尤。 就这样刘邦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堂而皇之将丁公杀了,一军皆惊。 陈胜当农民时与伙伴们躬耕于垄亩,对伙伴们说:苟富贵勿相忘。 当陈胜当了陈王后,这些曾经的伙伴高高兴兴地找到陈胜,希望得到一官半职,结果是陈胜将他们全部杀了。 许攸是曹操的同窗好友,官渡之战关键时刻投奔曹操,献上烧乌巢粮仓之计。让曹操打败了袁绍。曹操令许褚将许攸一刀杀了。 高俅,由一个街头混混摇身一变,成为大宋殿帅府太尉后,他就把曾经和自己一起混的一帮小混全部杀掉。 陈胜,高俅杀曾经的伙伴,皆因他们地位身份变了,要和过去彻底割裂。曹操杀许攸,因许攸老是提自己功劳,证明曹操无能。 刘邦率56万军队却被项羽带三万军队打得打败,身边只剩几十骑跟随,当时心里不知有多窝囊,心情进入谷低。而又被丁公紧紧追不舍,老婆老爹被项羽抓了,连一双儿女都保不住。此乃刘邦一生至暗时刻。刘邦如此狼狈不堪的形象,为丁公亲眼目睹。 如果留下丁公,难保丁公以后不到处嚷嚷,当初刘邦不是我放了他,哪有他今天?他为了自顾逃命,连儿女性命都不管不顾。 刘邦身为帝王,他的脸往哪搁?帝皇的尊严往哪放? 刘邦用道义杀了恩人丁公,皆因自己的身份地位变了,要确保自己的尊严。把自己的糗事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抹去。 人性亘古未变。 当你曾经在某人身陷困厄时出手帮过他,多年后此人辉煌腾达了,千万别寄望此人会厚报你,而是远离他,以防免遭不测之祸。 要像邴吉一样施恩不望报,守口如瓶。当汉宣帝偶然知道自己当年在狱中如果没有邴吉舍命救下悉心照料,根本不可能在世间存活下来时,心中无限感慨,要封邴吉为侯,邴吉没有接受。 更为难得的是,邴吉自始至终从未提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