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授衔大会前,毛主席拿着参会者名单端详了很久开口问道:“那个靠着一人之力,砍杀了27个敌人的军中吕布为什么没在名单上?”
毛主席说的这个军中吕布就是吕俊生,毛主席见到他都会握着他手,称赞道:“我知道你,你很厉害!”
他到底有什么能耐被称为军中吕布呢?
1905年,吕俊生出生于河北邢台的一个贫苦家庭。当时的我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年代,由于军阀混战,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吕俊生的家庭也不例外。
随着年龄的长大,作为半大小子的吕俊生吃得越来越多,后来因为家里实在养活不起,年仅13岁的吕俊生不得不离家闯荡,当过鞋铺的学徒,也四处收过羊皮卖钱。
但是在那个大家都穷的年代,生意也不好做。不久后,吕俊生又回到了村里。这时,正好遇到邻村的武术馆招生,吕俊生听说之后就去了。
学了一段时间后,吕俊生掌握了一些武术动作和要领。虽然吃得不好,但是并没有影响吕俊生长身体,他的身高会比同龄人高出很多。再加上会武术,所以连平时横行霸道的村霸见了吕俊生也不敢招惹。
学习武术之后,吕俊生的心智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他经常用自己所学帮助了很多受欺负的老百姓。那时候,很多老百姓都说吕俊生之后肯定是能干大事的人。
1937年,抗战爆发后,吕俊生他听说日寇在我们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恨不得把他们千刀万剐。他想去杀敌人,但是却没有门路。
不久后,八路军东进太行山,吕俊生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他立刻报名参了军,进入了第二军团一二九师。
虽然他没有摸过枪,但是在每日的训练中,吕俊生总是幻想着自己在战场上拼命杀敌,这样是他一直以来的动力,在练习中,吕俊生学会了如何利用自己的体重和力量优势,执行一系列复杂的刀法动作。
在新兵队伍里,身材魁梧的的吕俊生显得十分惹眼。由于常常在力量要求高的训练中表现优异,战友们给了他一个响亮的称号——“大力士”。
1938年7月,吕俊生杀敌的机会终于来了。
当时山东沦陷,吕俊生跟随部队辗转到山东的夏津地区,阻击敌军防线。
在战场上,吕俊生冲在最前面,他凭借灵活的走位和迂回的战术,成功进入到敌军队伍中。虽然敌人的能力不错,但是他们的个子都不高,面对高大的吕俊生,基本上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在这场白刃战中,吕俊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准确地将手榴弹扔进敌人的藏身地点,接着迅速拔出佩刀,进行肉搏战。
在战场上,他表现得十分勇猛,单凭一己之力就杀死了27个敌人。但是持续的作战也让吕俊生的体力消耗极大,敌人趁吕俊生不注意,接连几刀刺在了吕俊生的身上。
后来吕俊生被送到抢救,最终活了过来。
这次战役后,刘伯承将军也听说了吕俊生一下子杀死27个敌人的事迹,为此他甚至专门跑去见了吕俊生一面,为这个英勇无比的战士亲手签署了一等战斗功臣的嘉奖命令。
战友们认为吕俊生就像是三国时期的勇将吕布,以其英勇无比而著称,所以战友们给他取了“军中吕布”的称号。
在1938年12月份的一次战斗中,作为连长的吕俊生一人杀死杀伤日伪军60多名,再次荣立大功两次,一等功两次。
1942年,吕俊生担任新四旅七团训练队队长,在执行任务时,他与队伍失联,并且遇到了一大波敌人。吕俊生凭借多年的战斗经验,他不慌不忙,硬是和几百名敌人在山地里面玩起了捉迷藏。
最终,他和敌人耗了20多天,把敌人的耐心都耗尽了,他们这才放弃了对吕俊生的搜索。
在长达20多天的时间里,吕俊生以天为被、以地为席,每日靠吃树皮、喝雨水度日。
1946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吕俊生又义无反顾地投入道了全新的战斗中,在冀南军区的工业部担任要职,专门负责新入伍军队的训练,将他的战场经验和英雄气概传给了一代又一代的解放军战士。
之后的每一次战斗,不管规模大小,吕俊生都是全力以赴。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光是一等战功,吕俊生得了八次。他的大名,连毛主席都听说了。
1950年,在建国之初,国家召开了全国战斗英雄大会,从上百万的解放军战士中,评选了350名战斗英雄,吕俊生便是其中之一。
这次大会后,吕俊生便辞去了各种职务,回到了家乡。回到家乡后的吕俊生,凭借着自己的一身块头,积极参与农村当地的生产,很快成为了当地的劳模。
1955年9月,在解放军的首次授衔仪式中,毛主席惊讶地发现:授衔名单中竟然没有吕俊盛的名字,毛主席有些生气地询问身边的人,为什么没有吕俊升的名单。
工作人员调查后回复道:他已经退伍回乡了。
由于吕俊生未继续留在部队,因此未能获得军衔授予。对此,他并不在意。他的老战友曾试图邀请他重回部队,但吕俊生坚决拒绝:“现在不打仗了,回去做什么!”
1970年,吕俊生去世。
吕俊生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的英勇事迹依然会一代一代的传颂下去,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巨大贡献的将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