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27年,北伐军团长鲍靖中听说抓到一个共党,他兴冲冲地走进审讯室。却意外地发现

1927年,北伐军团长鲍靖中听说抓到一个共党,他兴冲冲地走进审讯室。却意外地发现,黑洞洞的枪口下站立的竟是当年黄埔军校的恩师周恩来。

接下来,鲍靖中的一系列行为,让周总理在新中国成立后还对他念念不忘,甚至还专门派人寻找鲍靖中的下落。

1927年4月11日晚,正在上海工人纠察队总指挥处驻地工作的周恩来,突然接到国民革命军第26军第2师师长斯烈送来的信,请他到第2师师部商谈重要问题。

由于当时形势严峻,蒋介石正在上海准备发动政变,在场的人都反对周恩来或指挥部其他负责人前往,他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一场骗局。

但是,为了谋求解决危局的办法,周恩来还是抱着一线希望,按照约定时间到达。

果不其然,当周总恩来到达2师师部的时候,却遭到预先埋伏好的国民党武装人员的偷袭,随行卫士立即被缴去了所带枪械,一场特殊的谈判随即展开。

起初,斯烈很客气,声称请周总指挥来,是要消除误会,共商合作。

周恩来在地下战线工作多年,在交谈中,他察觉斯烈心不在焉,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而且在故意拖延时间,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鸿门宴,于是就想离开。

斯烈却把他拦住了。此时,外面不远处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周恩来义正辞严地谴责斯烈:“你们公然叛变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反对共产党、反对人民,你们这样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面对周恩来的怒斥,斯烈竟不敢抬头正视,低声说道“我也是奉命行事”。就这样,周恩来被扣押起来。

罗亦农得知周恩来被扣押之后,立刻向中央作了汇报,并联系到第二十六军党代表赵舒。

在赵舒的帮助下,周恩来逃过一劫。

为了躲避敌人,周恩来打算找机会离开上海,没想到还是被被第七团的士兵搜捕押送到了团部。

当时,第七团的团长是鲍靖中,他听说抓捕了共产党嫌犯之后,立刻过来亲自审问。

当他来到关押周恩来的临时小屋时,他大吃一惊,原来这个共产党周恩来就是自己当年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鲍靖中一向不赞成反共,而且对蒋介石这位上级,他听从他的指令,却不认可他的所有思想,他对周恩来这位恩师,他是充满敬重的,因为他曾深受他的教导与影响。

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救周恩来出去。

过了一会,鲍靖中借口将审讯室的其他国民党都调离了,此时审讯室只剩他们两个,他立刻来到周恩来身边,说明自己的身份,并表示一定会将他安全送出去。

后来,鲍靖中找来一套国民党的军装让周恩来换上。并且亲自护送他出去。

没想到,刚出来,就碰到迎面过来的师政治部代主任酆悌。

酆悌也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周恩来也曾做过他的老师。

虽然他和鲍靖中的立场不一样,但是面对昔日的老师,他的内心还是有所触动的,他内心既不愿意周恩来被杀害,又不愿意违背自己的信仰。

此时,他去审讯室也是为了找到周恩来,然后让周恩来承认脱离共产党,后边他再找机会把周恩来放出去。

所以,他遇到鲍靖中护送周恩来出去的时候,就假装什么也不知道,只是问了问团里分片“清共”的情况后便离去。

这时,鲍靖中松了一口气。随后,骑马护送周恩来离开浦东。

就这样,在鲍靖中和酆悌的默契配合下,周恩来脱险了。

抗日战争时期,鲍靖中曾在国民党第二十军团任副师长,后因负伤辞去军职。抗战胜利后,他一直住在南京。

自从脱战后,周恩来对只有一面之缘的鲍靖中搭救的恩情,始终铭记在心。

1950年夏,周总理来到南京进行工作视察,委托南京市市长刘伯承与副市长张霖之去寻找鲍靖中的下落。

1956年,印尼总统苏加诺访问中国,周总理陪伴他一起参观南京,这次他终于与鲍靖中取得了联系,并专门写信向他问候。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周总理始终不往鲍靖中的搭救之恩。

在历史的转折点,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为了公义而无所畏惧,他们用忠诚和坚定保护着他人。周总理的一生,险象环生,但是他自身的睿智从容,再加上别人对他的帮助。他总能化险为夷。同时,他用自己的智慧和也保护着他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