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发动机中国有,但就是不造;光刻机中国有,就是不造。之所以进口,目的就给美西方赏饭

发动机中国有,但就是不造;光刻机中国有,就是不造。之所以进口,目的就给美西方赏饭吃,让美西方在吃饭这种头等大事上依赖中国,等到将来某一天中国突然不高兴了,就不赏饭了,饿死美西方!   先说航空发动机。中国空军主战飞机的国产发动机占比已经超过 90%,WS-10、WS-15 这些型号性能杠杠的,连歼 - 20 都用上了国产 “心脏”。可为啥还要进口?因为美欧航空巨头的高端发动机有独特优势,比如普惠的 F135、罗罗的遄达系列,中国引进后既能满足部分高端需求,又能反向推动国产技术升级。更绝的是,中国每年进口发动机的订单像根 “胡萝卜”,吊着美欧企业的胃口。美国通用电气、英国罗尔斯・罗伊斯这些公司,每年靠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真要断供,他们自己先得掉层皮。   再看光刻机。上海微电子的 28nm 光刻机已经量产,24nm 也在突破中,但 EUV 光刻机还得进口 ASML 的。这里面藏着两层算计:一是用进口维持产业链依赖,ASML 每年 20% 的订单来自中国,断供等于自断财路;二是通过进口倒逼技术突破。中国对光刻机进口实行分级管理:40nm 成熟制程完全开放,24nm 采用配额制(买一台进口的必须配一台国产的),12nm 则用市场份额诱惑 ASML 等企业突破封锁。这种 “以市场换技术” 的玩法,既让美西方尝到甜头,又为国产替代争取了时间。   更绝的是稀土这招。中国稀土储量占全球 37%,但加工能力占 90%。2023 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后,中国反手收紧稀土出口,直接让美国 F-35 战斗机的砷化镓组件供应告急,逼得微软、特斯拉这些巨头不得不启动 “废品回收” 计划,从旧硬盘里抠稀土。这就是典型的 “不对称威慑”—— 你卡我技术脖子,我断你资源喉咙。   这种策略的本质,是构建 “不对称威慑 + 循环吸血” 的博弈体系。美西方依赖中国的市场和资源,中国则利用这种依赖反制。比如,美国对越南加征 46% 关税,表面是打压 “借道贸易”,实则逼得越南加工的中国半成品转道东南亚其他国家,反而扩大了中国供应链的辐射范围。再比如,美国对欧洲加征 20% 关税,结果德国奔驰、法国赛诺菲转头加大对华投资,把生产线搬到中国。   当年美国用《广场协议》压垮日本,靠的是金融手段;如今中国用 “进口依赖” 反制,玩的是产业链控制。美西方越想脱钩,就越离不开中国市场 ——2023 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逆势增长 14%,表面看是依赖,实则是用真金白银把美欧企业绑在中国产业链上。等哪天中国不高兴了,断供稀土、撤单发动机、停购光刻机,美西方的高科技产业立马就得 “休克”。   这招的高明之处,在于把 “被动挨打” 变成 “主动设局”。就像下棋,中国提前三步落子:进口是诱饵,依赖是陷阱,威慑是杀招。美西方现在就像被温水煮的青蛙,等反应过来,中国早已在新能源、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完成技术超车。到那时,全球产业链的话语权,自然就从大西洋转到太平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