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7年,林徽因攀上房梁,拿眼一扫发现横木下有一行小字,眯眼细看,她突然狂喜:

1937年,林徽因攀上房梁,拿眼一扫发现横木下有一行小字,眯眼细看,她突然狂喜:“思成,快来!我找到了!”

1928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学成回国,受邀到东北大学任教,此时林徽因23岁,梁思成27岁。

他们都憧憬着为祖国培养出大批建筑人才。然而很快他们就意识到,此时的时局站在讲台上讲建筑知识已毫无意义。

当下顶要紧的是将古建筑在战火到来前测绘成图谱,保存下来,以使国之瑰宝不至于灰飞烟灭。

而此时,日本建筑界学者也正马不停蹄地测绘研究中国古建筑。

他们遍访中国大量古建筑遗迹后断言:中国已经没有1000年以上木质结构建筑了,中国人要看唐代建筑得上日本去看。

这句话的讽刺意味很明显,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得去别人家看,你们华夏儿女是怎么看家的?

梁思成和林徽因听到这个消息,义愤填膺,但转念一想,这断言释放了一个危险信号:古建筑危矣。

于是他们下定决心:“抢救唐代建筑刻不容缓,他们要赶在战火前夕找到唐代建筑,绘制成图谱,即使唐代实体建筑不能幸免于战火,但还能有图谱留给后世子孙。

于是两人果断辞去东北大学教职奔赴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开始寻访工作。

可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中国那么广袤的土地,到哪里去寻找,没有别的办法,他们只能靠腿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筛查。

6年时间里,梁思成和林徽因走遍了华北、东北、西北大地。几次发现木质古建筑,可一鉴定却发现是辽金时代的,空欢喜一场。

就在夫妻俩着急上火之际,一幅画的出现使事情有了转机。

1937年,梁思成在图书馆查找资料,打开《敦煌石窟图录》翻看。突然他看到一幅壁画中标注有五台山“大佛光之寺”字样。

他眼前一亮,他知道,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朝武宗曾发动灭法运动,五台山建筑遭到重创,后来在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的主持下,重建了佛光寺。

梁思成把这一发现和林徽因一说,林徽因欣喜若狂,连连说“马上就去五台山!”

夫妻俩打点行装,马上出发,到地,他们就按图索骥,沿着敦煌壁画上的线索,去寻找大佛光寺。

佛光寺已显破败之相,但仍不失壮观气势,寺内只有一老一小两僧,看到他们时非常惊讶。老僧说:你们是几十年首批为建筑而来的人。

林徽因一下子跳起来,这就意味着,日本学者没有来过,这座寺庙就有被研究过。

夫妻俩一进入寺庙,深远的出檐,大气的斗拱,扑面而来的大唐风,让夫妻俩暗暗惊喜。

夫妻俩马不停蹄展开工作,经过几天的测绘考察,基本可以确定这就是唐朝时期的建筑。

可这毕竟是推测,没有确凿的证据。夫妻俩一筹莫展,到哪里去找证据印证这个时间呢?

这天,林徽因爬上了佛光寺的屋顶梁柱,打开手电光一扫,突然她发现一个横梁底部似乎有一行文字,可离得远看不清晰。

她大叫一声“快来!”梁思成赶忙拿着望远镜对着文字去细看,梁思成一字一顿念出“女弟子宁公遇”。

“是了,没错,这就是唐代时的木构建筑!”夫妻俩高兴地相拥而泣。

就这样夫妻俩确定了五台山大佛光寺的真身:建造于公元857年,即唐大中十一年。

他们终于在战火前找到了唐代木构建筑,逆转了日本学者的妄言。日本学者知道后为自己提早说出妄言后悔不已。

之后梁思成和林徽因回到北京,撰写了《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用雄辩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存在1000年以上的木质结构建筑。此发现轰动了中外。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保护古代建筑付出了毕生的心血,正是他们拼上生命的保护,才使今天的我们能看到古人建筑艺术瑰宝。

古建筑在,中华文化的魂就在,民族精神就在。向为保护古建筑做出突出贡献的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