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知青张梅香被公社副主任黄书良叫到办公室。从身后抱住了张梅香,嘴里念叨着:“可想死我了。”作势就要亲下去。张梅香奋力挣扎无果,就在她绝望之际,没想到一个动作竟救了她。 1969年的冬天,北京姑娘张梅香怀揣着青春的理想,踏上了前往陕北的列车。她是响应国家“上山下乡”号召的知识青年中的一员,肩负着建设农村的使命。 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张梅香从小生活优渥,父亲是军队干部,母亲在高校任教。家庭的熏陶让她自小便心怀远大理想,渴望为国家做出贡献。 与许多城市青年不同,面对即将到来的农村生活,她内心充满期待而非恐惧。初到陕北郭家塬村,眼前荒凉的黄土高原与北京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这里气候干燥,土地贫瘠,条件简陋。面对陌生的环境,张梅香并未退缩,而是迅速投入到农村生活中。 幸运的是,张梅香被安排住进了大队书记郭修成的家,郭修成一家待人热情厚道,他和妻子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这位来自大城市的姑娘。 郭家的儿子郭明亮和女儿郭兰玲也与张梅香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郭明亮性格内敛但心地善良,常常帮张梅香挑水劈柴,教她使用农具。 起初,张梅香对农活一窍不通,经常闹出笑话。拿锄头的姿势不对,插秧的深浅不一,收割时手忙脚乱,但她不轻易服输的性格赢得了村民们的喜爱。 大家耐心地教她如何巧妙用力,如何适应农村的劳作节奏。渐渐地,张梅香的手上磨出了老茧,皮肤被太阳晒黑,却也掌握了农村的生存技能。 在村民们的帮助下,张梅香逐渐融入了乡村生活,她不仅能叫出每家每户的名字,还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 闲暇时,她与村民们坐在一起聊天,分享城市的见闻,也倾听乡村的故事,这种相互交流让她获得了意外的收获。 有一次,村民们闲聊时提到了一个自卫动作,说踢向对方膝盖可以挣脱控制。当时张梅香只是随意听着,没想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技巧,日后竟救了她一命。 然而,平静的知青生活很快被打破,县革委会副书记黄书良的出现,如同一片乌云笼罩在张梅香的生活上空。 黄书良外表和蔼可亲,实则心术不正,一次村里组织文艺演出,张梅香的表演光彩夺目,立刻吸引了黄书良的注意。 自那以后,他便频繁以工作为由找张梅香单独相处。初时,张梅香并未察觉异样,真以为是工作需要。 直到那个午后,黄书良再次以公事为由将张梅香叫进办公室,当房门关上的一瞬间,气氛骤然变得紧张。 黄书良毫无预兆地从背后搂住了张梅香,低声说着令人厌恶的话语。张梅香惊恐万分,试图挣脱却无法摆脱对方的钳制。 千钧一发之际,张梅香想起了村民教给她的自卫技巧,她凝聚全身力量,猛地抬膝顶向黄书良的膝盖。突如其来的剧痛让黄书良松开了手,张梅香趁机推开椅子制造声响,然后冲出办公室。
恰巧郭明亮路过办公室,听到动静后立即闯入,他看到张梅香满脸惊恐的模样,毫不犹豫地质问黄书良的行为。面对郭明亮的正义凛然,黄书良一时语塞,只能悻悻作罢。 然而,权力在握的黄书良并非善类,这次受挫后,他开始暗中报复。 先是散布谣言说郭明亮与女知青有不正当关系,继而将郭明亮带走关押,以“教育”为名进行折磨。后来又故意刁难张梅香,阻挠她的返城申请,让她在所有知青都已返城的情况下依然滞留在村里。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张梅香抓住机会报考北京大学并获得录取。临行前,她将父母赠送的腕表摘下,作为定情之物送给郭明亮,许诺毕业后回来与他结婚。 大学毕业后,张梅香如约返回郭家塬,然而,此时的郭明亮却因自卑而提出分手,认为自己农村出身,配不上已成为大学生的张梅香。 而郭修成夫妇也担心儿子会耽误张梅香的前程,劝她不要回农村。面对重重阻碍,张梅香坚定地表明心意,她不在乎身份差距,只想履行自己的承诺,最终,两人排除万难,携手步入婚姻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