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2003年,一位白发苍苍的前苏联航空专家准备启程前往中国,却被俄罗斯官员拦在海关

2003年,一位白发苍苍的前苏联航空专家准备启程前往中国,却被俄罗斯官员拦在海关:"您去中国有何贵干?"老人扶了扶眼镜,掷地有声地回答:"刘少奇是我外祖父,我这是回家探亲!" 【消息源自:《环球时报》2003年特稿《跨越国境的家族记忆》,俄罗斯《消息报》解密档案专栏,王光美晚年口述回忆录《岁月留痕》】 莫斯科郊外的深秋,阿廖沙把泛黄的老照片摊在餐桌上,指尖轻轻划过1960年那张唯一的全家福。七岁的他穿着小西装站在祖父刘少奇身边,背景是克里姆林宫的红墙。"爷爷当时蹲下来问我长大想做什么,"他转头对妻子说,"我说要造会飞的铁鸟——没想到真成了飞机设计师。" 这个回答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1958年父亲刘允斌突然回国的那个雪夜,六岁的阿廖沙还不懂为什么母亲玛拉整晚都在哭。直到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的图书馆里,他偷偷翻到1967年的《真理报》,才在批判"中国修正主义"的大字标题下,看到祖父刘少奇的名字与父亲的照片并列。那天他把借书证忘在了阅览室——管理员后来发现证件上的"刘维宁"三个字被钢笔反复描画过多次。 "您知道吗?我设计过米格战斗机的尾翼。"2003年在俄罗斯国防部人事局的办公室里,55岁的阿廖沙把退役申请书推到办公桌中央。对面的审查官扶了扶眼镜:"所以您更该明白,像您这样的专家要去中国,至少要等三年安全期。"窗外的白桦树沙沙作响,阿廖沙突然笑起来:"我父亲1950年从莫斯科大学回国时,斯大林同志也只让他考虑了三天。" 这场拉锯战持续了八个月。期间中国驻俄使馆的传真机不断吐出盖着红头印章的邀请函,王光美托人捎来的包裹里除了茯苓饼,还有本《刘少奇画传》——扉页上特意标注了祖父视察沈阳飞机制造厂的老照片。最终在退役文件签字时,阿廖沙发现保密协议里新增了条款:禁止透露任何与军工相关的技术细节。"放心,"他对送行的同事说,"我只想告诉爷爷,当年那个想造铁鸟的孩子,现在能让真正的铁鸟飞过乌拉尔山了。" 北京纪念活动现场的镁光灯下,阿廖沙第一次摸到了父亲工作过的核工业基地沙盘。姑姑刘爱琴指着微型反应堆模型说:"你爸总念叨要带你看这个,现在你们隔着玻璃罩总算见面了。"当晚在酒店,他接到莫斯科家里的电话,小孙女在电话里用俄语喊"爷爷快回来看我的新玩具"。阿廖沙突然想起六十年前,父亲也是这样隔着电话线,听他说要造铁鸟的童言稚语。 如今在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总能看到白发苍苍的阿廖沙带着中俄两国的年轻工程师参观航天博物馆。当有人问起展柜里那架特别的歼-7模型时,他会眨眨眼睛:"这是我和爷爷的秘密——他负责让中国人站起来,我负责让铁鸟飞起来。"河面上的货轮拉响汽笛,恍惚间又像是米格战机划破长空的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