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风阻风波算是告一段落了。
阿维塔提供了各种状态、工况下的风阻验证。
贝勒爷则回复:“昨天的直播测试完美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内容!有这么多观众都看懂了,我觉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有人说这是一场双赢,因为阿维塔证明了自己,苏黎世贝勒爷则证明了理论风阻和实际风阻系数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这也确实是如此:
1. 风阻系数的确重要,但不该被神化
风阻系数作为一个汽车空气动力学的技术指标,在新能源车中确实有实际意义,尤其是对高速续航、风噪控制和能耗优化。但它的价值是有边界的,不能被异化成“信仰数据”。
2. 新能源车更在意风阻,有其现实基础
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在高速时的能耗更敏感、效率下降更快,因此对风阻更“看得见,也感受得到”。这使得风阻成为厂商可以明确量化、拿来讲故事的参数。
但同时也要注意了, 宣传与工程走向分叉口。如今的风阻系数正处在“工程指标”与“品牌传播工具”的双重身份之间。一方面是工程技术在优化,一方面则是市场宣传在放大,一些极致追求风阻的数据,开始侵蚀使用便利性,比如隐藏式门把手、极简座舱等。
不过我个人也有担心,看似双赢下,舆论的走向往往并不如本意。
现在依然有大批人认为这是A方为了攻击B方的策划活动,亦或者B方依然是造假行为,测试数据并不可信。
未来,从自媒体人,还是车企方,恐怕会更谨慎审视这件事情。
其实真要辩论,燃烧效率、最大车速、最长续航里程等等,这些其实都存在实际体验和理论数据之间的差异。
对于自媒体人,要给自己打好定位,如果一上来就是冲着掀翻车企,既容易打脸,又容易“不自觉”地带节奏。对于车企方,未来要更谨慎使用理论数据,给用户更落地的体验。阿维塔汽车行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