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晚清三位重臣,左边是“驴车宰相”沈桂芬、中间是避同治帝“醇”讳改名的董恂,右边是袁世凯的恩人毛昶熙。三人曾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都是响当当的一品大员。 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中日修好条约》。沈桂芬主谈判,董恂筹措赔款,毛昶熙协调南北洋水师威慑。1875年,马嘉理案处理中,沈桂芬力主妥协避战,董恂筹措“恤款”20万两,毛昶熙调滇军弹压民变。三人均主张“以夷制夷”,但反对左宗棠等激进派“武力拒夷”路线。 1873年,在江南制造局扩建中,董恂拨江海关税银30万两,沈桂芬协调曾国藩调技术工匠,毛昶熙督办军械质量验收。 左宗棠平定新疆时,董恂主张“截留漕银”,沈桂芬反对挪用海防经费,毛昶熙折中提议“发行西征债券”。董恂支持赫德扩大海关权力以增加收入,沈桂芬担忧洋人干政,毛昶熙则要求“各口海关道员必用旗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