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因为意见不同,大吵一架,谈话中,毛主席反问周总理:“你吃了吗?“就是这么一句话让周总理瞬间陷入了沉默…… 周总理的眼睛直勾勾的盯着毛主席,眼神里带着一丝心疼,还有些许的责怪。 毛主席见状,便主动询问周总理是不是还有什么“私事”。 “主席,您不吃肉可不行!我看您现在走路,就已经有些虚浮了!” “就这点儿事?等百姓们都能吃饱,我才能安心吃好!”毛主席笑着回应道,试图将这件事情给给“糊弄”过去。 原来周总理得知,毛主席已经七个月没吃肉,就连先前最爱喝的茶。,也没再喝上一口。 毛主席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光靠着稀饭充饥肯定补充不上营养,这也难怪毛主席的脸色都有些发黄。 厨师和警卫员都劝过主席,哪怕是隔两天加一顿肉菜,可主席坚决不肯,还要把厨房的肉给分下去。 思来想去,或许只有周总理能劝动毛主席,厨师便将此事悄悄告诉了总理,希望他能“说服”毛主席,好歹吃些肉。 周总理这才在开完会后留了下来,想要劝劝毛主席,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子。 毛主席的本意是要和百姓们“同进退”,当时全国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不少的地区颗粒无收,百姓们无米下锅。毛主席身为国家的领导人,他可做不到在百姓们还都“饿肚子”的时候,自己吃起来了肉。 周总理也理解毛主席的心情,但毛主席的工作强度可不比常人。主席每天日理万机,全国上下共同渡过这次难关,还得靠毛主席拿主意。 毛主席已经日渐的消瘦起来,他的身体可是关乎着国家的未来,不能出什么差错。为了“省粮食”,再把身体累垮,这可是十分的“不值当”。 周总理正要吩咐厨师,晚上一定要给主席做一顿“肉菜”。毛主席问了总理一句话,周总理顿时哑口无言,连劝说的语气也弱了三分。 “你吃肉了吗?”毛主席反问了周总理一句。 周总理愣了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其实不仅是毛主席,连周总理也半年多没吃到一点的“荤腥”。 说起来周总理的工作强度,一点也不必毛主席小,周总理除了要处理中央的工作事宜,外交上的事情也都由他来操心。 这下周总理也没法再开口劝,国家的主席和总理,在最艰难的时候,始终急着和人民百姓“共苦”。 其实不少地区政府给毛主席都送过鱼或者海鲜类的吃食,毕竟虽然地里的粮食欠收,但是海边的鱼还能抓上来几条。 可毛主席将鱼炖成了鱼汤,分给了下面的人喝。毛主席自己连块鱼肉也没吃上。 其实早在战争时期,毛主席就秉承着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住的地方只有一张床和一张书桌,没有任何多余的物件。 每日里的一日三餐,就是咸菜就上稀饭,要是碰上有人送来一碗米饭,毛主席就会让厨房做一大锅米饭野菜汤,战士们一人一碗,喝的特别香。 就算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贵为国家主席的毛主席,也从来没有过“铺张浪费”。毛主席住过窑洞,和不少百姓们同吃同住,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 在困难时期,毛主席给自己定了三条规矩,“不吃肉”“不吃蛋”“粮食定量”。毛主席不仅不吃肉,连口粮也是一再缩减。、 其实周总理也是如此,他不仅缩减口粮,还将自己为数不多的粮食分给了手底下的人,他自己的粮食也就一再减少。 正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才渡过了嘴困难的时期,百姓们的日子也就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