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家长会强调自家的女儿从来没做过饭? 这是我又一次听一位家长跟我说,她女儿养到快30岁了,从来没做过饭,家里舍不得让她干这些活。
这位母亲说这话的时候,她女儿已经有对象了,而且对象的一位姨妈就站在谈话的人群中,当娘的这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对方能够重视自己的女儿。可谁知事与愿违,这事没过去多久,女儿的对象就吹了!
这个事儿是对是错,咱这儿也不表,我就是觉得挺纳闷,为什么很多母亲,对女儿做饭这事儿有一种恐惧,对我觉得都不是厌恶了,而是恐惧。她们的理由是如果一个女人会做饭,会洗衣,会收拾家务,那么她的下场一定是被累死,因为多会,就意味着多干,多干就意味着吃亏! 其实这种想法要从逻辑上也讲得通,要饭的人身无分文,大抵是不会招小偷的。 这种自残式的逃避法,你与其说它是一种选择,不如说它是一种恐惧。
前一阵听说我们这里有个小姑娘,其实说小也不小了,都上高二了,小姑娘的姥爷突然病了,于是她母亲就得急急火火的跑到外地去照顾老爹。母亲临走之前很费劲的协调,让奶奶叔叔来排班。对了,这小姑娘的父亲此时正在外派他国,赶不回来呀! 把婆家人都调动来干啥呢?给闺女做饭,每天确保得来一位,这样才能够保证女儿一周七日吃得上饭,这不禁让我听了,觉得很奇怪。
首先我问她,你不考虑外卖吗?她说我女儿一个人在家里,外卖员来送餐,我不放心。也对。我又说那你就这样。横竖三天之后走,白天你得上班,安排工作,晚上回家手紧点,先烧上一大盒带鱼,然后再炖上一锅肉,把肉冻起来,带鱼放在上面,鱼吃两天,肉吃三天,孩子在扒拉个素菜或者拌个凉菜,这不就对付成了吗? 妈妈听了之后摇摇头,我闺女不会炒素菜,如果让她在家,估计只能煮方便面!
我的个娘,伊丽莎白女王的闺女都比她能干。一个高二的女孩,连拌黄瓜都不会! 就不是懒不懒的问题了,这是观念问题,这位母亲拒绝让孩子进厨房,对于母亲来说,厨房就是个火坑,其实这种观念我严重不同意! 在此不是说妇女干不干活这事,这太局限,我不同意的地方是,你把孩子的人生定位给卡死了。只能上,不能下!
我们如今经常说,中产后代阶层下坠,其实在我身边,下坠的情况占大多数,为啥呢?你想随便抓一个。比如这妈,就算再废物也是个企业的会计师。你打听打听她闺女以后得考到什么学校才能够做到母亲这个级别。
像她们这种大单位,如今基本上不太招双非生,但她闺女也就是个二本的水平,就算是运作,您来个二本,怎么和985 PK呀?
很多人一提起劳动就和低阶层,受大罪,被人瞟白眼,联系在一起,只有那电视里穿着西服套装,踩着高跟鞋,手拿咖啡杯,摇曳生姿的office女郎,才是体面工作的正确打开方式,其他的都不行。
但问题是,如果能够稳坐五A写字楼,那对应的可是死卷死卷的学历,起码得是个211的研,可是回溯到中学,她女儿没法对标到这个程度呀! 就这水平,再不端正劳动态度,以后走向社会,那不请等着受罪! 如今,很多年轻人都说找不到工作,前两天有个央视的著名主持人也抱怨自家的儿子从全球top 50的美国大学毕业回来之后找不到工作,于是有一帮人跟下面感慨,你瞧瞧就业的压力多大,连他们家儿子都抓瞎了!
其实这事得两说,我身边真有这样的例子。一位少爷从高一就改走国际赛道,家里砸了七八百万,基本上掏空了家底儿,然后等他回国之后,把他送到一家大国企。注意,可不是工厂,也是写字楼,但少爷上了一周之后,再也不想去了。为啥?少爷说了,没有我的固定停车位? 六天班,我有一半时间早晨在找停车位,烦死了,
这段子,电视都不敢这么演吧,但却真发生在我身边了! 很多家长总报怨给孩子铺了路,但他自己就是不走。为啥?下不去脚。找的那活实在干不了!你想想如果自幼十指不沾阳春水,那这样的孩子对体力劳动得多排斥啊!
我老伴他们单位有个办公室岗,每天擦桌子,扫地上水发手纸,这都是工作份内的事儿,他们这个单位不能用保洁。但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一个小姐姐就是干不了这个岗,她觉得自己是个办公室使唤丫头,谁都能对她呼来喝去。憋屈死了。 但问题是,您又不会画图,您又不会建模,一个学比较文学的,能干这个,就算是托人托到位了!
关键是这姑娘还没眼色,在办公室里搞女权。我去!你见过有人在职场上搞女权吗?只要不涉及到结婚谈恋爱,女权在咱这就没市场。她几乎是当着人家本人说,某个小哥哥浑身上下冒臭气。 天呀!那是你的上司啊!整你还不跟拎小鸡子似的。 这跟男女没关系,男的如果敢这么冒犯领导一样挨整,结果这小姐姐扛不住了,呜呜,哭着回家了,两个月之后死活不干了。临走还说那小哥哥身上的确臭!
如今,这帮中产孩子最大的困局就在于,他出生的那个点,也许就是他人生的最高点。 坐着小汽车去上学,十指不沾阳春水,被周围的人宠爱,而这样的生活又能持续多少年呢? 突然想起红楼梦里刘姥姥对王熙凤说的那句,关于巧姐的话: 姑奶奶少疼她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