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俄罗斯联邦的人口还不如一战前的俄罗斯帝国?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俄罗斯这片土地,根本就养活不起某些人揣测的动辄4亿、6亿乃至更多的人口。一战前俄罗斯帝国的1.72亿人口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已经是很沉重的负担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中间的动乱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俄罗斯的安全阀。 俄罗斯的土地,打从根子上就不是个 “能养太多人的地儿”,俄罗斯 1700 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有一大半都在西伯利亚那片占了俄罗斯国土 77% 的“天然冰箱” 里,可住了多少人?才 3600 万,还不到全国的四分之一,为啥?冬天能冷到零下 50 度,种不了地、养不了人,连棵树都得歪着长,这种地儿别说繁衍人口了,能留住人就不错了。 所以打沙俄时代起,90% 的人口就扎堆在欧洲那旮旯,也就是现在的莫斯科周边、伏尔加河流域,撑死了 150 万平方公里,跟咱中国新疆差不多大,却要养活一亿多人口,您说这土地压力能不大吗? 两次世界大战和苏联解体后的动乱确实带走了不少人,但本质上是这片土地 “承载力到头了” 的应激反应,一战前沙俄人口 1.72 亿,看着多,可粮食产量才 8000 万吨,人均不到 500 公斤,遇上灾年就得饿肚子。二战时苏联死了 2700 万人,表面看是战争惨,背后也是因为西伯利亚的资源根本补不上欧洲核心区的消耗,人口多了连武器弹药都造不出来,只能靠 “牺牲” 来减轻负担,战争其实成了无奈的 “人口减压阀”。 现在俄罗斯联邦人口 1.46 亿,看着比沙俄少,其实更 “务实” 了,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跟俄罗斯分家,带走了 600 万人口,相当于去掉了 “不适合俄族人生存的边缘地带”。 剩下的人口全挤在欧洲部分,虽然地盘小了,但粮食产量涨到 1.3 亿吨,人均 800 公斤,日子反而舒坦了,要是硬撑着维持沙俄的人口规模,估计现在莫斯科街头全是排队领面包的人。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俄罗斯的生育率为啥低?跟地理也脱不了干系,西伯利亚的矿场、油田需要人,可年轻人去了就后悔 —— 全年一半时间在冰窟窿里干活,对象都难找,谁愿意在那儿生孩子?所以即便普京政府给 “多生娃发奖金”,莫斯科的白领们算算养娃成本,再看看西伯利亚的惨状,还是摇头:“算了,生一个得了。” 俄罗斯折腾了几百年,人口始终在 1.4 亿到 1.7 亿之间打转,跟土地承载力严丝合缝,沙俄靠农奴制硬撑到 1.7 亿,结果闹革命;苏联靠计划经济冲到 2.9 亿,最后解体分家;现在回到 1.46 亿,反而稳定了,也更能说明俄罗斯的土地,天生就适合 “中等人口规模”,硬要撑大,迟早得翻车。 所以啊,别瞧俄罗斯地盘大,真正的 “人口舒适区” 就那么点地儿,一战前的 1.72 亿已经是极限,现在的 1.46 亿反而是 “理性回归”。 那些幻想俄罗斯能养活 4 亿、6 亿人的,纯属没看懂这片土地的 “脾气”—— 西伯利亚的寒风一吹,啥人口雄心都得打个哆嗦,老老实实按土地的 “饭量” 过日子,才是硬道理。 参考信源:环球网《普京:俄暂停粮食协议,乌外运粮食仅有3%-5%运往贫穷国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