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拆除“鸟巢”?2003年开工,耗费22.67亿占着北京的黄金地段,每年的维护费用

拆除“鸟巢”?2003年开工,耗费22.67亿占着北京的黄金地段,每年的维护费用就高达8000万,现如今的鸟巢究竟是赚了还是赔了? 2025 年,围绕鸟巢的争议愈发激烈。拆除派认为,鸟巢占地 20.4 万平方米,处于寸土寸金的北京,却利用率不高。每年高达 8000 万元的维护费用,像个沉重的包袱。 在他们眼中,拆除鸟巢,土地可用于商业开发、住宅建设或其他公共设施,节省的维护资金投入教育、医疗领域,能带来更大社会价值。保留派则坚决反对,鸟巢是中国奥运精神的象征,是北京极具代表性的地标。它承载着 2008 年奥运会的辉煌记忆,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腾飞,对北京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2001 年 7 月 13 日,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 112 次全会上,北京成功申办 2008 年夏季奥运会。消息传来,举国欢腾。为了这场举世瞩目的体育盛会,中国决定打造一座世界级的现代化体育场馆。 2002 年 10 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面向全球发起国家体育场建筑概念设计方案竞赛。来自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设计者踊跃参与,最终,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及 ARUP 工程顾问公司设计联合体的 “鸟巢” 方案脱颖而出,于 2003 年 4 月被确定为最终实施方案。 2003 年 12 月 24 日,鸟巢正式开工建设。建设过程困难重重,独特的钢结构设计,复杂程度超乎想象。工程师们没有现成经验借鉴,引进欧洲航天领域的 CATIA 软件,精准定位构件制造与安装。 焊缝总长度超 300 公里,焊接挑战巨大。但凭借智慧与汗水,2008 年 6 月 28 日,这座宏伟建筑竣工,总投资 34 亿元。鸟巢占地 20.4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25.8 万平方米,可容纳 9.1 万人,其独特的钢结构屋顶和完备的观众服务设施令人赞叹。 2008 年,奥运会如期而至,鸟巢成为全球焦点。开幕式上,中国悠久历史文化通过精彩表演向世界展现,宏大场面震撼全球观众。田径比赛中,众多奥运健儿在鸟巢赛道上奋力拼搏,创造一个又一个佳绩。 鸟巢见证中国体育的崛起,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体育与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2022 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鸟巢又承担开闭幕式任务,成为全球首个 “双奥开闭幕式场馆” 。 奥运会后,鸟巢的维护难题凸显。每年 8000 万元维护费,用于设施保养、场地维护等。大型活动并非频繁举办,独特建筑结构限制了部分活动开展。与多功能场馆相比,其灵活性不足,导致利用率不高。 但鸟巢也并非毫无收益。作为北京特色景点,吸引大量游客,门票收入可观。明星演唱会、大型文艺演出以及展现中国文化的体育活动也常在此举办,带来一定经济效益与文化传播价值。 目前,政府尚未对鸟巢的去留做出决策,正在综合考量各方因素。若保留,或许可探索创新运营模式,如举办更多特色活动,结合科技手段提升吸引力;若拆除,需妥善处理拆除工作与土地再利用问题。不管怎样,都要平衡好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利益。 参考资料: 《北京鸟巢的命运与挑战》,《城市建设与文化》,2019年3月第12期,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