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万德国人走上街头抗议!默茨表态:永远不会再和魏德尔合作

零点商业呀 2025-02-06 20:50:36

文 | 零点商业评说

2025年2月,德国柏林街头涌动的16万抗议者高举“默茨回家吧,你真可耻”的标语,将一场政治风暴推至全球视野。这场风暴的导火索是德国基民盟(CDU)与极右翼选择党(AfD)的短暂合作,而风暴的中心人物——基民盟主席默茨在重压下宣布“永远不会再与魏德尔合作”,试图挽救政治信誉。这场看似突发的抗议,实则揭示了德国在移民危机、极右翼崛起与历史反思之间的深刻撕裂。

一、合作与背叛:极右翼如何撕开德国政治“防火墙”?

德国基民盟与选择党的合作,打破了二战后主流政党不与极右翼势力结盟的“政治禁忌”。1月29日,两党联合推动《限制移民流入提案》,要求无限期拘留被驱逐但拒绝离境的移民,并收紧难民政策。尽管法案最终因微弱差距未通过,但这一合作被视作“允许右翼走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性事件。

移民政策争议的背后:社会分裂的缩影

近年来,德国频发的移民恶性犯罪事件激化了社会矛盾。例如2025年1月22日,一名阿富汗移民持刀袭击致2人死亡,包括一名儿童。此类事件让主张强硬移民政策的极右翼选择党获得部分民意支持,其“驱逐难民”“关闭边境”等口号甚至吸引到美国企业家马斯克的公开站台。然而,基民盟为迎合民意与选择党合作,却触碰了德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对纳粹历史的警惕。抗议者高呼“与魔鬼签订协议”,直指这一合作是对民主价值观的背叛。

二、默茨的困境:政治投机与历史包袱的博弈

基民盟主席默茨本被视为下任总理的热门人选,支持率一度高达53%。然而,此次合作让其陷入两难:一方面,德国三分之二民众支持收紧移民政策;另一方面,与极右翼的短暂“结盟”触怒了反右翼选民,甚至招致前总理默克尔的罕见谴责,称其“明目张胆地通过极右翼实现多数”。

“割席”表态的虚与实

面对16万人的抗议压力,默茨于2月3日紧急宣布“永不与选择党合作”,并抨击后者“反对德国价值观,与欧盟和北约对抗”。然而,这一表态被质疑为选举策略。民调显示,基民盟仍以30%支持率领先,选择党则以21%紧随其后。若默茨当选,如何在民意与历史责任间平衡,仍是未知数。

三、极右翼的崛起:历史阴影下的新挑战

选择党党首爱丽丝·魏德尔的支持率飙升,折射出德国社会的深层矛盾。该党以“平衡物价”“与俄罗斯合作”等政策吸引经济受困的工人和农民群体,但其极右翼底色引发广泛担忧。德国《明镜》周刊指出,二战后建立的“反极右翼防火墙”正在松动,若主流政党持续向极端势力妥协,可能重蹈历史覆辙。

欧洲的连锁反应

德国的动荡不仅是内政问题,更牵动欧洲地缘政治。选择党主张“脱欧”与“亲俄”,若其影响力扩大,可能动摇欧盟凝聚力,甚至影响对乌政策。美国特朗普政府通过马斯克间接支持魏德尔,进一步凸显外部势力对德国政治生态的干预。

四、德国向何处去?历史十字路口的抉择

2月23日即将到来的德国大选,不仅是政党间的较量,更是对民主制度的考验。默茨的“割席”能否挽回信任?选择党会否成为“造王者”?这些问题背后,是德国社会对历史教训的坚守与对现实困境的妥协之间的拉锯。

警示与反思

德国抗议者的愤怒,本质是对民主价值观的捍卫。正如示威标语所言:“我们不会忘记历史!”若主流政党为短期利益牺牲原则,极右翼的渗透或将不可逆转。德国媒体警告,今天的妥协可能成为明天灾难的起点。

结语

柏林街头的16万人,不仅是抗议者,更是历史记忆的守护者。默茨的“永不合作”承诺能否经受考验?德国的选择,将决定它能否在移民危机、极右翼浪潮与全球变局中守住“自由民主的灯塔”地位。这场风暴,或许才刚刚开始。

0 阅读:60
零点商业呀

零点商业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