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博物馆“驴踩鸡”的爆火,让背后这件国宝级文物再次进入国人眼前,是“驴”还是“马”?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毛绒玩具,竟然让一件沉睡在博物馆里的国宝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故事还得从那个在社交网络上意外走红的"驴踩小鸡"说起。 实际上,它并非什么"驴",而是甘肃省博物馆基于镇馆之宝"铜奔马"设计的毛绒玩具。这个造型独特的文创产品因其可爱的形象和富有趣味的设计,迅速俘获了网友们的心。"好可爱,一下子撞在我的那个心巴上,"一位网友这样评价道。网友们亲切地给它取了各种昵称,除了"驴踩小鸡",还有"马踏飞燕"等,这种亲近感恰恰反映了文创产品成功地拉近了公众与文物的距离。 然而,这种爆红完全出乎甘肃省博物馆文创团队的预料。王海柔,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的市场总监,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铜奔马一夜之间爆火我们整个团队也没有想到的,没想到我们对文物衍生品的理解可以被大家所认可。" 回溯这款产品的诞生过程,我们能看到博物馆团队的精心构思。这个毛绒玩具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神马来了"IP系列的一部分。设计师们在尊重文物原型的基础上,对文物的每一处细节进行了精心打磨,不仅有这款引发热议的毛绒玩具,还设计了3D马头造型的铜奔马面具等产品。他们的初衷很简单:让博物馆的文物走进时代的浪潮,变得"更潮更有趣",让更多人能够亲近传统,了解中华文明文化。 随着网络热度持续攀升,甘肃博物馆天猫旗舰店内的铜奔马毛绒玩具销量迅速突破4000件,一时间供不应求,不得不开启15天的预售模式。与此同时,众多网友纷纷通过私信表达了对更多铜奔马衍生品的期待:"希望出铜奔马钥匙扣、小挂件"的呼声此起彼伏。 面对这样的热情反馈,博物馆团队也迅速作出回应。"为了让人手一码、一户一码的愿望能够实现,我们也采纳了这些意见,"王海柔表示,"设计师正在设计其他的衍生品,也希望有更多更好的衍生品可以出现在大家面前。" 当我们把目光从那个走红的毛绒玩具移回到它的原型——那件真正的国宝级文物上,一段跨越近两千年的文化传承故事便徐徐展开。 这件被网友们戏称为"驴踩小鸡"的文物,其真正身份是"铜奔马",一件东汉时期的青铜器杰作。它并非普通文物,而是国家认定的国宝级文物,是甘肃省博物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这匹铜马有着多个别称,除了"铜奔马"这一正式名称外,还被称为"马踏飞燕"、"马超龙雀"等,每个名字都凸显了这件文物的不同艺术特点。 铜奔马的发现要追溯到1969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中发掘出了这件珍贵文物。这匹铜马造型独特,三足腾空,一足踏在一只飞鸟之上,动感十足,展现了东汉时期工匠们高超的铸造技艺和艺术想象力。从考古发现到如今成为网红,铜奔马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却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那么,为什么网友们会将这匹"马"误称为"驴"呢?这大概与铜奔马的艺术造型有关。东汉时期的青铜工艺与现代人对马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再加上历经千年风霜,铜奔马的形象在现代人眼中可能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反映了东汉时期青铜艺术的审美与工艺水平,也为现代人提供了理解古代马文化的窗口。 从古代文物到现代文创,铜奔马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蜕变。甘肃省博物馆通过"神马来了"IP系列,赋予了这件国宝新的生命力。除了已经火爆的毛绒玩具外,博物馆还推出了铜奔马头套、徽章、书签、耳环等多种文创产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线。这种多元化的文创探索,正是博物馆让文物"更潮更有趣"的努力体现。 文物IP化的探索并非易事。如何在保持文物原有特色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是每个文创团队面临的挑战。甘肃省博物馆的成功经验表明,只有深入理解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设计出既尊重传统又富有创新的文创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文创探索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下的重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