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武器有个潜规则:无论买方如何保证,签了多少保密协议,最后只要交了货,武器装备了出了国,都会被视为被拆开研究过了。 而且十有八九会落到其他国家手里。到头来,人家不仅能摸透这武器的弱点,说不定还会拿它来对付自己! 买武器的国家花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尤其是那些贵得离谱的先进装备,像战斗机、导弹系统,动辄几亿几十亿的。任谁花这么多钱买个东西,都得里里外外研究透了。 比如美国卖给沙特的F-35战斗机,一架就上亿美元,沙特买回去能不琢磨怎么把这钱花得值吗? 他们肯定得把飞机的性能、操作细节、技术参数摸个门儿清,甚至还要研究怎么维护、升级,万一以后自己能仿造点零件出来,那能省多少钱啊。 而且,每个国家的作战体系不一样,买方得把买来的武器和自己的系统适配,不拆开研究根本做不到。再说出口国,难道他们不想保密吗?当然想! 现在很多武器都有防泄密手段,比如装个自爆装置,一旦被非法拆解或者信号异常就自动销毁;还有加密系统,让武器只能在特定环境下使用。 但问题是,现代武器太复杂了,尤其是那些高科技装备,涉及电子、机械、材料等多个领域,成千上万个零部件,无数行代码。你能防住明面上的拆解,防不住人家暗中琢磨。 其实,有的时候出口国卖武器,很多时候不单纯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拉拢盟友、巩固地区影响力。 比如美国卖武器给中东盟友,还得搭着军事基地、情报共享,甚至和人家领导人搞好关系。 这时候,买方虽然是盟友,但也有自己的算盘,万一哪天和出口国闹掰了,手里的武器就是底牌,肯定得提前研究好怎么对付。 而且,武器在国际上流转的渠道太多了,今天你卖给A国,A国和B国关系好,说不定就借过去用用,或者转手卖一些零部件,第三国拿到手就开始研究。 更有甚者,通过走私、间谍手段获取武器技术,防不胜防。就像当年苏联的米格战机,出口到多个国家,最后西方国家通过各种途径搞到了,研究出了对付它的办法。 另外,武器出口后的维护和升级也给了买方研究的机会。出口国为了保证武器正常使用,得派技术人员去维护,或者提供技术资料,买方的工程师接触多了,自然能学到不少东西。 有人可能会问,那出口国难道不怕技术泄露影响自己的优势吗?其实他们心里清楚,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只能尽量延缓泄露的时间。 而且,武器更新换代很快,等买方研究透了现有技术,出口国可能已经研发出更先进的型号了。 总的来说,武器只要出了国门,就像泼出去的水,出口国只能做好最坏的打算,一边赚着出口的钱,一边加快研发新武器,保持技术领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