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闸北成为中日双方激烈争夺的核心战场之一。

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上海闸北成为中日双方激烈争夺的核心战场之一。日军为迅速占领上海、打开侵华突破口,在闸北地区展开了极其残酷的巷战,其作战方式充满侵略性与破坏性,给中国军民和城市设施带来了深重灾难。 日军为突破中国军队防线,对闸北居民区、商业区实施大规模空袭和炮击。据史料记载,1937年8月14日,日军战机对闸北华界进行无差别轰炸,炸弹落入人口密集的闸北街道,造成数千平民伤亡,宝山路上尸横遍野,“闸北大火三日不熄,繁华街区化为瓦砾”(《淞沪会战史料汇编》)。日军还频繁使用燃烧弹,纵火焚烧闸北房屋,企图以“焦土战术”迫使中国军队撤退,至9月底,闸北80%以上建筑已被焚毁。 巷战中,日军大量投入坦克、装甲车等重武器,碾压损毁中国军队临时构筑的街垒工事。据参战老兵回忆,日军坦克曾沿宝山路突进,以炮火直射民居,“每栋建筑都被轰成废墟,守军只能在瓦砾中与日军逐屋争夺”(《八百壮士口述史》)。更恶劣的是,日军多次违反国际公约,在闸北战场使用催泪瓦斯和糜烂性毒气弹,中国守军因缺乏防护装备,许多士兵双目失明、呼吸道溃烂,被迫撤出阵地(《东京审判·中国检察方证据》)。 日军在占领部分闸北区域后,对未及撤离的平民实施血腥屠杀。1937年10月,日军攻占闸北火车站附近街区时,以“清查抗日分子”为名,将数百名平民驱赶到空场集体枪杀;在恒丰路、蕃瓜弄等地,日军闯入民宅抢劫财物,强奸妇女,甚至将婴儿抛入火堆取乐(《上海抗战史料丛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