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1946年11月21日,四名地下党成员正在一起吃饭。突然其中一人借故起身,称出去

1946年11月21日,四名地下党成员正在一起吃饭。突然其中一人借故起身,称出去烧开水。看到他的反常举动后,剩下三人交换眼神,认定他就是那一匹害群之马。

白色恐怖笼罩着1946年深秋的南京城。国民党特务机构正加紧搜捕地下党员,许多人在高压下选择了背叛。

那个寒冷的十一月,黄荣、秦友德、刘家昌和杨金胜四位地下党员在栖霞山的废弃甘露寺会合。这处三面环山的古寺后有暗道通向江边芦苇丛,是组织精挑细选的秘密联络点。

杨金胜提前半小时到达。黄荣进门时,发现他正在香炉旁摆弄灰烬。"外围都检查过了吗?"黄荣随口问道。杨金胜边拍手上的灰尘边回答说东南角墙垮了一半,需要有人看守。话虽在理,但他的目光却不断扫向山路,仿佛在期待什么。

四人躲在偏殿罗汉像后交流情报。秦友德通报下关码头新设三个检查站,刘家昌展示手绘城防图,黄荣刚要汇报警察厅内线情况,杨金胜突然捂住肚子,说胃痛发作。

太阳快到正午,杨金胜建议去山下王记饭馆边吃边谈。这提议合情合理,那家店主是组织发展的外围成员,常作为接头地点。

服务员端上四碗面条,杨金胜却拍桌要热茶。得知只有凉开水后,他亲自拿起铜壶去厨房烧水。这举动让其他三人起疑——平日里杨金胜最能吃苦,曾连续三天只啃干馍都未曾抱怨。

刘家昌假装剔牙跟到厨房,看见杨金胜放下水壶后踮脚望向窗外。后院歪树上飘着蓝布条,随风摇曳。这景象让他想起上月老张被捕前巷口电线杆上出现的相似蓝布。

察觉异常,刘家昌立即向黄荣打手势撤退。趁杨金胜在厨房磨蹭时,黄荣和秦友德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逃离。刘家昌留在大厅与烟贩讨价还价,余光看见山路上扬起的尘土。

杨金胜冲出厨房,脸涨得通红,抓住刘家昌衣领问其他人去向。话音未落,二十多名便衣特务破门而入。

囚车在山路颠簸,刘家昌透过栏杆看见杨金胜坐在前方吉普车内与特务头目交谈。狱中传言杨金胜领了五百大洋,在秦淮河畔买了房子。

刘家昌在狱中遭受酷刑却始终不开口。腊月初八那个下着冻雨的日子,狱友看见他被裹在草席中拖出去,手指还在席缝中微微动着。

黄荣和秦友德侥幸逃脱,一个混入送葬队伍过江,一个装作卖炭人躲进紫金山。组织迅速撤离了十二个联络点。

1949年初解放军渡江,他们带领侦查连冲进老虎桥监狱,只见空荡的牢房墙上留有新鲜血迹。南京解放第三天,民兵在燕子矶芦苇丛中发现一具浮尸,传言是杨金胜被特务灭口。他买的房子后来变成了幼儿园,每天回荡着孩子们的歌声。

岁月如翻页日历般飞逝,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成为档案馆中泛黄的记录。

2017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整修时,工作人员在库房角落发现一把刻有"刘记"的生锈铜壶,专家确认是当年王记饭铺的物件。如今它被安置在纪念馆二楼最显眼的位置。黄荣的孙子清明节献花时,久久凝视着玻璃柜中的铜壶,猜测把手上的划痕可能是爷爷战友留下的。

2019年,南京电视台制作纪录片时找到了秦友德的外孙女。她展示了外公临终紧握的铁盒,里面有半截铅笔和几张写满小字的烟盒纸。党史研究专家辨认出"下关"、"轮渡"、"三号码头"等字样,兴奋地表示这些信息正好对应渡江战役前的地下运输线。

去年春天,甘露寺文物普查中,工人从偏殿地砖下挖出一个铁盒,内有受潮的会议记录和一张四人合影。照片背面写着1949年元旦日期和四个工整的名字。文物保护员清理霉斑时,发现刘家昌名字上有一团黑渍,像是泪水滴落后匆忙擦拭的痕迹。

那个年代的忠诚与背叛,如今都成了历史的一部分。但我们不禁要问:面对生死抉择,是什么让有些人坚守信仰,而有些人却选择了背叛?那把见证历史的铜壶,又能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