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标意外落水,侍卫们纷纷跳水相救。可是朱标被救上来后,朱元璋只看了一眼侍卫们的衣服和鞋子,便下令斩了他们。 太子朱标意外落水,侍卫们拼了命跳水相救,可谁能想到,朱标被救上来后,朱元璋只是冷冷地扫了一眼侍卫们的衣服和鞋子,就下令把人给斩了。这事听着就让人头皮发麻——救命之恩转眼变死罪,到底是啥道理? 朱元璋这人,出身苦得不能再苦,生于1328年的安徽濠州,家里穷到连饭都吃不上,小时候父母双亡,还当过和尚讨过饭。后来投了红巾军,靠着脑子和狠劲儿,一路打败陈友谅、张士诚,1368年当上了明朝开国皇帝,称号洪武。他治国手段硬,手腕铁,搞了个锦衣卫盯着所有人,连开国功臣都收拾得服服帖帖。 朱标呢,是他和马皇后的长子,1355年出生,1368年明朝一立就被封为太子。朱元璋对他期望高得不行,找了大儒宋濂教他读书,还配了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这帮牛人当东宫团队,帮他学着管国家大事。从1377年起,朱标开始批奏章,朱元璋出征时他还多次监国,能力没得说。 不过这父子俩性格差得远。朱元璋杀伐果断,朱标却温和仁厚,老劝他爸别太狠。比如1377年审囚犯时,朱标想宽大处理,大臣詹徽主张严惩,朱元璋站詹徽这边,但也没动朱标的地位。朱标在兄弟里威望高,连朱棣都服他,常帮着调解家里矛盾。朱元璋看他这样,既满意又有点儿担心,怕他太软撑不起江山。 事情就发生在洪武年间,南京皇宫里。朱标那天不小心掉进湖里,侍卫们一听太子落水,赶紧冲过去救人。有的连靴子都没脱就跳下去,有的脱了鞋袜再下水,总算把朱标捞上来,人没事,就是被冻得够呛。 朱元璋听到消息赶过来,先确认朱标没事,然后把目光转向那群湿漉漉的侍卫。他挨个儿看过去,发现有的衣鞋齐整,有的衣衫不整,就下了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命令:穿戴整齐的升官,缺鞋少袜的砍头。结果刀斧手一挥,几条命没了,血流了一地。 为啥这么判?朱元璋的逻辑是:没脱鞋袜就跳水的,是真忠心,救人第一;先脱衣服再救的,说明有迟疑,不够拼。这种想法听着挺偏执,但在他眼里,忠心是绝对的,半点马虎都不行。可这帮侍卫拼死救太子,到头来却因为鞋袜丢了命,谁听了不觉得冤? 落水之后,朱标身体就没以前好了,可能是冷水泡太久落了病根。御医治了半天也没啥起色。1391年,他还奉命去陕西巡抚,回来后病情更重,1392年在南京去世,才36岁。朱元璋伤心坏了,据说葬礼那天哭得停不下来,还特意给朱标修了个“懿文太子园寝”,就在明孝陵旁边。 朱标这一走,朱元璋的接班计划全乱了。他只好立朱标的次子朱允炆当皇太孙,想保住血脉。可朱允炆上台后搞削藩,把叔叔们的权力削得一干二净,惹恼了燕王朱棣。1402年,朱棣起兵打进来,夺了皇位,开了永乐年间。 要是朱标没死,以他的威望和手段,说不定能稳住朝廷和诸王的关系,不至于闹到兵戎相见。可惜历史没如果,朱标的早逝让明朝的路拐了个大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