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接近尾声时,汽车行业传出极具震撼性的消息: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正考虑组建一家控股公司,并且有望在短期内签署谅解备忘录。同时,两位车企巨头还计划将三菱汽车纳入该控股公司体系中。
这一重磅消息在汽车圈可算是炸开了锅,毕竟这两家如若真的合并成功,或将缔造出全球汽车行业又一巨头。按照日产、本田、三菱三家企业的整合,预计销量将超过800万辆,成为仅次于丰田汽车和大众集团的世界第三大汽车公司。
对此消息,日产和本田均给予不承认不否认态度,并表示如有新的消息,将在适当时间向利益相关方公布。虽然两者合作的消息还没实锤,但市场已开始憧憬本田-日产新联盟的诞生。此次合并将成为继2021年1月菲亚特克莱斯勒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合并组建Stellantis集团以来,汽车行业最大并购案。不管是奔驰与宝马签署合作协议、丰田和马自达达成深度合作,还是本田和日产也商讨合作,都印证了车企对于汽车行业巨变的焦虑和改革的决心。如果此笔交易达成,或将有助于双方在全球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本田和日产选择合并,是最好的选择吗?日产、本田携手或将1+1>2
近年,饱受周期性因素及国际贸易形势影响,汽车市场增长明显放缓,各大车企压力倍增,本田与日产两大集团亦在所难免。关于本田、日产合作的消息,今年以来就不绝于耳。至于为何本田和日产之间会合作,主要是当下的局,两者合作才是最优解。在技术变革关键时期,全球汽车企业在短期内将陷入“盈利瓶颈”。一方面是因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明显放缓,各大车企利润增长变得愈发困难;另一方面则是新技术的投资压力持续增加,车企在为未来的业务买单。在这样的背景下,抱团取暖可谓上策。日产和本田本是一对“老对手”,双方实力相当。因为同为日系企业,两者不仅“知根知底”,企业调性更是极为“合拍”。本田与日产一旦合并,不仅可共担巨大的电动化和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成本,也可以加快智能电动车型研发周期,更快实现平台化生产。其实此前我们就已经听说了两家车企有关合作的一些动作。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月,日产和本田签署谅解备忘录,就电动汽车业务展开全面合作,包含联合采购、共同开发动力平台、零配件通用化等;到了8月,双方将合作的领域继续深化,其中包括车载电脑操作系统的标准化、电机以及逆变器等关键零部件的共享。合并可以促成资源互补,可以分摊成本,有利于加速双方电动化转型。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是如何管理好庞大集团,平衡好内部资源;另外,大型汽车集团内部人事关系、利益纠葛错综复杂,同样也会影响到谈判结果。由此可见,合作之路并非那么顺畅。毕竟谈判是无法确定的,没人能保证最终协议会达成。现在看来,合并一事还充满未知,但双方目前增长都出现乏力,同时还面临转型的压力,都将成为两家企业新的担忧。况且目前中国车企已在转型电动化的技术上越走越远,不知道二者合并后是否能迎头赶上?不内卷,总抱团!自主品牌应向日企“取经”
放眼全球,各大车企的抱团已成常势。随着电气化、智能化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车企面临着技术转型和资金投入的巨大压力,这迫使昔日的竞争对手放下新仇旧恨,转向携手合作来分摊投资负担。除本田与日产外,今年9月通用汽车表示,将考虑与现代汽车就联合开发电动汽车和软件等新一代汽车进行合作;与此同时,宝马也与丰田宣布了针对燃料电池汽车的全面合作。这些企业试图通过强强联手,在新的全球汽车格局中寻求生存空间。这种抱团取暖式的操作确实体现了外企在市场的团结性,这点确实值得我们国产汽车品牌去学习与借鉴。本田和日产的“合作”,让人不由联想到中国车市最近频繁出现车企倒闭的事件。近两年,中国车企陷入“内卷”的漩涡,激烈地抢占市场份额,呈现明显的“优胜劣汰”之势,同时也造成大量资源浪费。虽说企业间的竞争是必须的,但也要建立在保持企业健康的前提下,如今车企之间的内卷已变味,走向相互“内耗”,这样只会损害中国车企在全球的竞争力。所以,当下中国汽车行业需要更好的良性竞争环境,以及互勉互助形成合作共赢形势。尤其在海外市场,希望我们自主品牌能停止内斗,一致对外。汽车市场环境的变化正在加速,智能电动化转型势不可挡,这种变化加深了企业发展的焦虑感,所以本田和日产选择商讨合并。不过,正所谓知易行难,在具体的操作和实践中,企业间实现整合的难度要比外界想象的复杂得多,随时有可能出现剧情反转。至于最终情况如何,静待官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