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有啥讲究?这5个忌讳让你更顺利

文化领航员 2025-02-27 16:11:35

大街小巷一片繁忙,新年气息依旧浓厚。

周末早上,我在邻居王大爷家门口碰见了他。

王大爷正在清扫门前的垃圾,脸上满是笑意。

我随口问了一句:“大爷,您今天不歇一歇,怎么忙活上了?

”他停下动作,指点着:“今天是送穷日啊,初六有些老讲究,可不能马虎。”

大年初六的重要日子:送穷日

送穷日,听起来有些陌生,但其实早在唐代,这一习俗就有记载。

唐代文学家李邕在《金谷园记》中提到,高阳氏子瘦约,整天穿破布衣喝稀饭,被称为“穷子”。

传说正月初六这一天他去世了,人们将他埋葬并庆祝“送穷”。

于是,初六这一天成了送穷的日子。

当天,家家户户会打扫卫生,把堆积的垃圾清理掉,寓意着“送走穷困”。

王大爷也不例外,他说:“这些老规矩,虽然有些年代了,但寓意好啊。

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好运自然来。

初六是“马日”

初六还是个特别的日子——马日。

根据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先创造了六畜,初六是马的日子。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不杀马,寄望于“马到成功”。

说到这,王大爷指着他家门口挂的一个小布袋:“你看,这是我特意挂的,希望马日能给我们家带来好运。

”他笑着对我说,虽然知道这些很多只是传说,但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美好祝福。

大年初六不打扫?

打扫卫生的讲究

“孙子啊,你要记得,初六是送穷日,但也有禁忌。

”大爷说着,给我讲了另一个习俗——打扫卫生有讲究。

按老规矩,初一到初五这几天是不打扫卫生的,怕扫走了好运气。

到了初六这一天,人们才开始打扫,把垃圾清走,这就象征着送走过去一年的贫困和不幸。

我点点头,原来这其中还有那么多讲究。

“对啊,”王大爷继续说道,“你看我把垃圾都堆在一起了,今天一起扫走,这就是赶走霉运,迎接新年的讲究。”

正月里不借钱:讲究背后的规矩

王大爷又告诉我,大年初六还有一个特别的忌讳,就是不能借钱。

他说:“正月里尤其是初六,古人认为这一天借钱出去,就等于把钱财送走了。

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正月里不愿借钱的原因,大年初一到初六尤为讲究。”

有一次,邻居小李来借钱,王大爷就以老规矩为由拒绝了。

不仅是怕借出去无法收回,更重要的是,正月借钱在传统习俗里寓意不好,容易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这也提醒我们每年初一到初六,自己也不能随随便便借钱给别人。

”他说道。

大年初六不剪头发

聊起习俗,王大爷讲到最后一个忌讳。

“正月初六不剪头发,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

”他告诉我,俗话说“正月剪头死舅舅”,因此,很多人都会在过年前理发,正月里就不再剪头发了。

虽然现在年轻人不太讲究这些,但王大爷还是坚持每年除夕之前就去理发。

“这也是一种心意,毕竟过年要从头开始嘛。

”他说这话时,眼里闪着亮光,显然对家族传统保有几分敬意。

大年初六忌不开业

王大爷还提到,初六这一天有开业的讲究。

他说这一天不仅是送穷日,也是马日,寓意马到成功。

“一些饭店、商铺选在这一天开业,希望一年生意兴隆。

”他指着街角新开张的饭店说:“你看,今天门前贴着‘开业大吉’,图个吉利。”

大爷说这些传统习俗,虽然带有古老的色彩,但也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他坚定地说:“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有些虽然年代久远,但看我们国家,一直有传承的价值。”

大年初六不争吵

王大爷补充道,正月初六这天,家里人是最忌讳争吵的。

“初一到初六都是过年的日子,大家都希望和和气气,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起争执。”

初六禁忌争吵的背后,隐藏了长辈们的良苦用心。

他们希望全家人和睦相处,不为琐事起争端,尤其在年初这几天,更要注重家庭和谐。

写在

大年初六,有诸多讲究和忌讳。

虽然有些习俗在现代社会看来显得有些陈旧,但它们承载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对新年的期望。

或许,对于这些古老的习俗,我们不必无条件遵守,但通过了解和传承,能让我们的新年更有仪式感和幸福感。

通过这些文化习俗,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代代相传的温暖与美好,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所以,当我们在春节期间忙碌迎新的同时,不妨也多一些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传承,这样才能让新年真正的和谐美满,充满希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