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扬言要“解放伊朗”,白宫紧急降温,伊朗回应:不会成为奶牛

军情十一处 2022-11-07 15:35:45

“伊朗要被拜登解放”,这个消息不仅是让伊朗很生气,白宫方面也吓了一跳。

日前,在加利福尼亚的一次集会上,拜登对公众高举着“反对伊朗”的标语时回应称“不用担心,我们马上去‘解放伊朗’。他们很快就会解放自己,等着看吧。”

伊朗很快对此做出回应。

据伊朗《今日帕尔斯》报道:伊朗总统莱希当地时间11月4日回应称“美国总统因分心说了一些话,美国的目标是‘解放伊朗’。伊朗43年前获得了自由,现在决心不会被你们占领,我们永远不会成为奶牛。”

这里的“奶牛”等同于我们所说的“韭菜”,意思是不会成为任人宰割的羔羊。

同日,白宫发言人柯比表示,拜登只是在对伊朗示威者表示支持,而非暗示要对伊朗采取行动。

近期,因伊朗女子被拘留时死亡,而引起伊朗国内的大规模示威浪潮。

美国、意大利、瑞典、土耳其等国相继出现声援此次事件的示威游行,在民主党的集会上出现相关标语,也并不稀奇。

伊朗内部的问题不提,单说拜登此言可谓是逾越了底线。

首先,美国本身就是策划颜色革命的大国,在中东、非洲和东欧国家少不了美国情报部门从中作梗的迹象。

历史上的伊朗自然也深受其害,所以莱希在声明中也特意强调道“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参与了三百多场战争,实施了62次违背人民意愿的政变。”同时也将这次“痛苦的事件”推卸到美国和以色列情报部门的头上,拜登这次口误,恐怕是正中下怀。

美国从来不会直接承认干涉了别国内政,毕竟这种原则问题,他们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其次,美伊针锋相对多年,美国确实有动机颠覆伊朗政权。

一来是伊朗的存在,严重威胁到美国中东战略的利益,进而会影响美国石油霸权的稳定性。

近年来,伊朗政府加强与世界各大国家之间的联系,改善同中东地区国家的关系,逐渐从一个被世界抛弃的国家回归正常。

连法国都不止一次地表示,愿与伊朗在经贸、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这说明美国制裁的效力正在减弱。

二是伊朗涉嫌核武威胁以色列的安全,是美国的一块心头大病。

众所周知,以色列素有“中东小霸王”之称,除自身科技、军事实力强悍之外,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对于美国而言,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能信赖的盟友,如果真被伊朗拔了,可以说几十年努力功亏一篑。

所以一个混乱的伊朗,是美国希望看到的画面。

伊朗的存在感还不单单局限于中东地区,在俄乌冲突的战场上,能够清楚地看到伊朗制造无人机出现在俄军的序列打击装备中,基辅为此还差点闹到跟伊朗断交。

在此次冲突中,几乎所有人都对俄罗斯唯恐避之不及,生怕沾边。伊朗敢这么阳奉阴违地站在其身后,可见其坚定的立场不言而喻。

虽然伊朗的国际影响力有限,但作为不折不扣的“反美先锋”之一,确实针对美国软硬实力的一颗钉子,也会是其他受美国霸权剥削的国家的学习“榜样”。

其实拜登口中的“解放”,恰恰是颜色革命,是颠覆一个国家政权的事情。

纵观与美国产生战略利益背道而驰的国家,要么是执政者委曲求全,要么是奋起反抗,然后输得一塌糊涂。

像伊朗、委内瑞拉这样的国家,其实并不多见,而且本身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按照美国的逻辑,他们在做有违人权的事情,故而对其限制石油出口、施加经济制裁。

那沙特王储涉嫌杀害华盛顿邮报一事,拜登也不过是嘴上发表了谴责,实际动作却还有些“请求”的意外,希望对方能在中期选举之后再进行减产的事项。

最后还是要总结这件事的看法,第一是相信伊朗政府可以妥善处理国内矛盾,搞清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还民众一个满意的结果。第二是美国等外部势力不应对别国内政指手画脚,更应注重自身的人权问题。

从这件事情上,我们至少能够总结到的规律是,当内部出现某种问题极有可能被外部势力有可乘之机。一方面是要杜绝这种渗透,另一方面也要时刻警醒自身,不断地自我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忧患。

0 阅读:16
军情十一处

军情十一处

军情十一处,解析大千世界,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