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婴的烂牌换谁打都救不了大秦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10-09 19:10:56

文 / 子玉

在嬴氏于关中统治几百年、强盛了一百多年已经形成统治惯性并拥有强大政治、物质资源积累的情况下,秦国面对关东大乱的局面理论上还是可以维持据有关中与关东列国对峙的局面的。只是,当子婴即位为秦王之后,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资源都已经被耗光,根本无力维持在关中的统治,只能面对关东诸侯对秦国命运的安排。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关东迅速就是一片火海,列国王政在短时间内纷纷复兴,大秦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此时,关东虽乱,但大秦关中的基本盘还是稳的,无论是关中还是后来被秦国郡县化的巴蜀、汉中和韩魏楚三国的西部领土都被秦国牢牢地掌控,如果秦国此时能够放弃齐国和燕国的全境和赵、魏、韩、楚四国的东部领土还是占据绝对的优势的。

因为,关东能在短时间内乱成如此就已经暴露了秦国的一个弊端:其在关东的统治相当无力,根本无法应对突发情况。

王绾当年为什么建议始皇在燕、齐、楚这样的边地封王以王权治理其地考虑的就是这点,包括始皇常年在关东进行大巡游也是以建立流动政府的方式弥补大秦在关东的统治短板。

根据现存所有史料进行分析,大秦在关东是采取和六国贵族、豪强合作的方式治理其地的,如今,关东大乱只是验证了郡县制根本无法消化关东这个曾经被始皇君臣讨论过的议题。

如果大秦庙堂此时能够迅速决策统一意见,放弃边地,收缩领土,那么秦国凭借关中稳固的基本盘和已经消化了的关中附近的关东领土还是能维持对列国的优势。而此时的关东却是一盘散沙,能够有效抵抗秦军的也就只有项梁的楚军。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就可以复制此前的方案,利用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蚕食列国,重新打天下。本质来说,后来的刘邦就是这样做的,将关中和巴蜀建设为汉国稳固的基本盘,将河南一带作为用兵关东的前沿阵地,分别开辟了北方战场、荥阳战场、南方战场,经过三年多的长途跋涉最终一统了天下,建立了帝业。

也就是说,刘邦继承了秦国的遗产,完成了子婴当年想干而又干不成的事。

但是呢,放弃关东又是严重的政治不正确:二世胡亥如果放弃就大大稀释了其皇权的合法性,其在即位之后为什么进行了一次大巡游,就是在向天下人释放自己是始皇合法接班人的信号,此时,只要他敢放弃关东,皇位马上就会不稳;赵高和李斯更不敢提,这样只会给政敌提供打击他们的借口;群臣就更不敢了,那样只会让赵高顺手将他们清洗。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就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组织军队东出平叛,在章邯一路横扫义军的情况下更没有人敢提这个建议。

就这样,秦国错过了最好的保存王国建制再次打天下的最好机会。

秦二世三年(前207)八月,赵高在弑杀胡亥之后立子婴为王并且对外宣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

秦国放弃帝号而称王说明,天下正式恢复到了此前战国七国并存的格局,同时,这也是秦国向列国释放出的一个信号:秦国已经放弃了皇帝的称号和对关东的统治权,愿意维持七国并存的格局。

子婴称秦王代表战国格局的恢复 图源/剧照

可是,已经晚了,因为,楚怀王已经确立了对秦政策,由首先灭亡秦国的诸侯将军作为新的关中王。这是一个天下公约,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刘邦和项羽都在争分夺秒想取得对关中的合法的统治权。

子婴之所以无法维持秦国的王国建制本质原因是,秦国的政治机器已经无法稳固地掌控其关中基本盘来应对诸侯之兵。

首先就是,秦国精英群体的殒灭。自从始皇于沙丘驾崩之后秦国庙堂就开启了对内的清洗行动,首先就是皇长子扶苏和勋贵集团的代表蒙氏兄弟被杀。同时,二世还听信了赵高的怂恿,将自己的兄弟姐妹都血腥清洗。

之所以会将近支宗室清洗一个是扫清皇权的威胁,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彻底否定分封制,因为,关于分封制大秦庙堂曾经讨论过两次,一次是在统一天下后的前221年,一次是前213年:

王绾支持分封是为了强化对于楚、齐、燕边地的控制;淳于越支持分封是为了防止庙堂出现权臣无人勤王的危险局面。

读史之人容易主观地认为,分封制是历史的倒退,却完全没有考虑到大秦当时的客观现实。因为,不管是王绾还是淳于越,其预言最后都得到了验证:关东在陈胜起义之后迅速大乱,而且是由楚国先点火;赵高彻底将二世架空成为权臣,控制了大秦庙堂。

事实是,在赵高和李斯的内斗中无论是这两人谁胜,大秦都无法避免皇权旁落的现实。即使子婴后来刺杀了赵高,但同样得面对王权旁落的现实。王权旁落就意味着无法集中关中资源对抗关东义军,所以,仅就王权旁落这一点,子婴都无法守住关中。

再说,子婴遽然称王其根本就没有时间打造自己的基本盘,所以他本质上就是个孤家寡人。

回到否定分封制的话题。大秦庙堂能够两次讨论分封制,那么在二世时代这个话题同样会被讨论,在失去始皇这位强势人物之后,二世很有可能向朝臣妥协进行部分分封。

但这却严重阻碍了赵高和李斯向权臣目标冲刺的路,因为,大秦有了藩王就可以打着勤王的旗号清理权臣。所以,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赵高就忽悠二世将近支宗室杀得是干干净净。相信,这个决定李斯是支持的,因为其符合李斯的利益。当然,彻底否定分封也符合二世的利益。

只是,李斯在和赵高的内斗中落败,被腰斩。

李斯如果获胜也是权臣 图源/剧照

在这次权臣为了个人利益而展开的内部清洗行动中,宗室、勋贵同时被清洗,大秦赖以生存的基本盘遭受重挫。接着,赵高在诛杀李斯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扩大诛连范围,将冯劫、冯去疾等精英也一并诛杀。

完了,赵高更是以指鹿为马的游戏进一步对中下层官吏进行清洗,失去精英支撑的大秦已经逐渐丧失了对关中的统治能力。

而且,大秦的内斗还连带到了战场上的章邯。作为掌控大秦最后一支生力军的章邯其完全可以将这部分军队带回关中、守卫关中,因为,在巨鹿之战后章邯能够和项羽率领的诸侯联军对峙长达半年之久就已经证明了其强悍实力。

但是很遗憾,章邯是李斯的人,赵高根本不放心他,如果章邯回到关中,那么赵高一定会以放弃关东为由让章邯承担退保关中的政治罪名。到时候,赵高不仅清除了政敌,还能以章邯的军队保卫关中。

章邯能坐到九卿之一的少府的职位已经证明了其政治能力,他根本不会傻到自投罗网的地步,因此,在和赵高谈判没有获得任何结果而后勤又被对方断了的情况下章邯只能投降项羽。

宗室和勋贵被清洗,王权旁落,王离的长城军团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歼灭,章邯的中部军成建制投降了联军,你说子婴手里还有什么牌可打。

没有。

更严重的是,关中还经历了一次陈胜部将周文的武力入侵,实力被大大削弱,就像后来项羽西楚国的都城被以刘邦为首的联军洗劫过一样。

行文至此,我们就又不得不提始皇的失误了。在否定分封实行全面郡县制的情况下,大秦对关东诸地的统治力已经相当无力,但始皇却并没有加强对关中大本营的建设却还不断抽空关中资源,典型动作就是:在北部边境驻扎三十万精锐野战军;向岭南派出大量秦军并进行移民。

也就是说,始皇时代,大秦就已经是严重的外重内轻。结果是,周文这支由流民组成的杂牌军竟然很轻松就打进了关中,这是大秦在近五十年来首次遭遇的生存危机。

为了应对危机,二世就只能支持章邯将骊山陵的刑徒组织成临时军队。

此时的关中已经基本无可用兵力。在王离军团被歼灭于巨鹿、章邯投降联军、南部军团无视中原之乱的情况下,子婴根本就没有可调配的力量,只能看着大秦迅速沉没。

本质来说,刘邦初期的兵力质量也并不高,其能逼迫子婴投降也足见关中的力量之弱。

同时,关中内部此时也是严重不稳,因为,始皇不仅抽空了关中的资源,还将六国豪族大量迁入关中,这些六国贵族成为关中的严重不稳定因素,前216年,始皇微服出行时于兰池遭遇刺杀就能说明问题。

大秦的基本盘都不稳了,拿什么来抵挡六国军队。这就是赵高主动和刘邦联系商谈投降事宜的核心原因。

子婴呢,在刺杀赵高之后也只有投降这一条路可选。

前206年十月,子婴向进入关中的刘邦投降。

刘邦终结了大秦帝国 图源/剧照

但是呢,刘邦作为一个外人也是无力统治关中的,为了坐稳关中王的位置,他就只能采取和秦国旧势力合作的方式来治理关中,这就是他不杀子婴的原因。

同时,这也是楚怀王的意思。在确定了对秦的军事战略之后怀王集团也同时作出了对秦国的战后处理方案,那就是,善待秦人,这也是怀王为什么派刘邦西行灭秦的原因,因为,大家都认为刘邦是长者,可以执行怀王的宽大政策。再说,刘邦也没有项羽那样和秦国的灭国、亡家之仇。

也就是说,只要怀王之约能够落地,刘邦能够坐稳关中王,子婴和嬴氏就还能在秦国立足,成为左右关中政治的一股重要力量。

但以项羽为首的军功派却强烈要求打破旧秩序,也坚决排斥任何一个个体独据关中的现实,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他们就将关中一分为四,分别为汉国、雍国、塞国、翟国四国,并将以子婴为首的嬴秦宗室残忍杀害,防止新旧势力的合作威胁关东诸侯。

另外,项羽和新封的诸王洗劫关中的财富,火烧咸阳城的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对新旧势力结合的预防,因为,秦地的强大就是关东群雄的生存威胁,在关东已经被无限分割的情况下他们必须如此。只是,这个黑锅由项羽一个人给背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子婴的悲剧很难避免。

但是呢,刘邦最后却完成了子婴的遗志,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刘邦就是秦地利益的代言人,其以关中为基本盘重新将天下打了一遍,建立了大汉帝国。

而现实又是,秦国也曾有机会执行这个方案,但却白白错过了。

所以,贾谊批评子婴,实际上是在为难他,任谁手抓子婴的烂牌都不可能打出退保关中的结果。

只能被动接受历史的自然演进。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3 阅读:95
子玉的史无边界

子玉的史无边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