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13亿亏光!眼看公司账户见底,福建三兄弟套现10亿举家逃离

笨笨的谷小白 2025-04-11 05:52:47

2025年3月30日,当海源复材的公告宣布实控人甘胜泉以3.5亿元抛售股权时,这家曾经的“液压压机之王”只剩下一具空壳。

账上3000万的资金、累计12亿的亏损,以及创始人李氏三兄弟套现近10亿后移民海外的背影,构成了一部荒诞的资本剧本。这场持续15年的“击鼓传花”游戏里,真正被收割的,是无数普通股民的财富与信任。

从技术神话到资本骗局:一场精心设计的“造神”运动

1988年,福州大学毕业生李良光带着两位退伍的哥哥创立海源机械时,或许真有过实业报国的热血。他们研发国内首台千吨级陶瓷压机,借国家出口政策红利在阿根廷赚得第一桶金,2010年上市时更以“技术领先国内同行3年”的豪言让股民疯狂追捧。

7.2亿融资到账的瞬间,李良光在深交所敲钟时高呼“要做世界的液压之王”,俨然一副行业领袖的姿态。

然而,上市成了分水岭。2013年起,公司扣非净利润连年亏损,累计超12亿。表面看,这是行业竞争、转型失败的结果,但细究其操作,李氏家族的“资本艺术”才是核心——

“画饼式”转型:2015年高调进军碳纤维复合材料,更名“海源复材”,股价应声暴涨。但就在股民期待转型时,李家却突然减持套现4.7亿,随后业绩“变脸”,2019年巨亏5亿。精准高位抛售:家族成员在每次“利好”发布后火速减持,2015年至2020年累计套现近10亿,甚至在公司账上仅剩9000万时,仍以4.4亿卖壳离场。

他们深谙“故事比技术更值钱”的规则:用PPT描绘蓝图拉高股价,再在泡沫破裂前抽身。所谓的“技术领先”,不过是资本游戏的遮羞布。

接盘者的“二传手”游戏:甘胜泉们的暴利逻辑

李氏家族离场后,江西商人甘胜泉以5.4亿接盘,上演了更赤裸的收割戏码。他一边宣称“重振雄风”,一边将子公司和能源资产分批变卖,甚至借光伏概念炒作股价,中途套现1.5亿。最终,他以3.5亿抛售股权,保留3.8%股份坐等分红,个人净赚3000万。

更讽刺的是,甘胜泉接手后主导的“300亿光伏大单”烂尾,碳纤维生产线闲置,公司彻底沦为“壳资源”。但资本玩家毫不在意——他们需要的只是一块可供倒卖的“牌照”,而非实体产业的未来。这种“击鼓传花”的循环中,每个接盘者都赚得盆满钵满,唯独公司本身和股民被吸干血汗。

谁在为大逃离买单?韭菜的愤怒与资本的冷漠

当48元买入的股票跌至6元,当“复合材料龙头”的故事变成年报上的“商誉减值”,普通股民成了这场游戏唯一的输家。一位老股民苦笑:“他们总在最高点抛售。”而李氏家族早已移民海外,甘胜泉转身投资其他产业,只留下一地鸡毛。

收割游戏”,需要一场制度革命

海源复材的案例绝非孤例。从乐视到康美药业,从獐子岛到瑞幸咖啡,资本市场的“造富神话”背后,是无数散户的血泪。要打破这一循环,必须:

严控减持:将大股东减持与公司业绩挂钩,盈利未达标则冻结套现;强化追责:对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的实控人追究刑事责任;教育投资者:普及风险意识,警惕“PPT融资”和概念炒作。

资本不应是贪婪的遮羞布当技术精英沦为资本赌徒,当实业理想让位于套利游戏,我们需要反思:企业的价值究竟何在?是创造社会财富,还是成为少数人的提款机?

0 阅读:0
笨笨的谷小白

笨笨的谷小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