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天西藏自驾游(7)】
安康下一站巴中,又连续钻了280公里的隧道。到巴中下午两点多,刚好可以去而南龛石窟,距宾馆不到两公里的路,走着去顺便逛逛街景。
南龛摩崖石窟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南龛公园里,造像以佛教为主,始于隋盛于唐,绝大部分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因此享有“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的美誉。
当一整面崖壁上的石窟彩雕出现在眼前,不由人不惊叹!只见石窟排列大小相间错落有致,造像姿态各异,精巧玲珑,有的气质浑厚,端庄丰满,有的神情潇洒,典雅大方。把镜头拉近放大观察,佛像表情极其丰富生动,其中最大龛窟为103号毗卢遮那佛,也就是大日如来,身着袈裟,头戴华冠,面廓饱满,眉目含笑。因为是属猴人的本命佛,我在下边仰观了好半天。还有一尊观音像,细观神态威严端庄沉静安祥生动极了!回头去看说明,原来是“媚态观音”。
崖壁上还刻有不少历代名人雅士留下的碑记、题记等,其中以杜甫所题的《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最为著名。在摩崖石刻间有一汪绿水,相传就是杜甫游历至此的洗笔池。
南龛这些石刻肯定都有来历和故事,可惜没看到有人工或电子讲解。
从摩崖石刻再往上去看“红色博物馆”,公园草地间坐满享受假期享受阳光的市民,路边小商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走到跟前才知还没建好,不远处的紫霞阁外形和黄鹤楼有点象,免费向游人开放。
下山时碰巧走到巴中的中轴线,半山腰一大面墙写巴州的诗,不过我只知道一首,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小时候我还看过一个电影叫《巴山夜雨》,可能就是以这里为背景吧?

巴中南龛石刻

选了几个窟拼成一张图




第二天去恩阳古镇,离巴中往南18公里,还是顺路。清明小长假最后一天,人并不多。我去过几个古镇,现代修葺的痕迹太重,商业化太浓。没想到今天见到了真正的古镇了。
往前穿过长长的“起凤桥”,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万寿宫”,为清代富商建的戏楼。古镇依山势而建,街巷纵横,错落有致,青石铺的地面,用灰砖或青石建的房屋,黑色的房顶,斑驳落漆的木制门窗,无不透着年代的底色和古风古韵。最为独特的是,小镇是红军驻扎过的,留有很多红色印记,包括红军办事机构、革命标语等,在列宁小学旧址,看到墙上很多标语被国民觉还乡团抠掉了。在寻找“列宁小学”过程中,经过弯曲的巷子透着浓郁的古韵遗风,仿佛徜徉在悠远的旧时光里。古镇还有米仓古道、古水码头等。
沿江的临街店铺有不少茶馆,坐在江边喝杯茶或者咖啡小憩一下很是惬意。
恩阳古镇有保存如此完好的大规模成片的明清建筑群实属难得,小长假人都不是特别多平时想必更清静,所以如果想远离城市喧嚣寻找片刻宁静就去恩阳古镇吧,一定不会失望。

起凤桥通往河对岸的古镇

清代万寿宫(戏楼)

走进恩阳古镇

红军留下的标语

古镇一角

古巷里一帮居民聚在一起聊天

被抠掉的红军石刻标语

古香古色的石阶

古镇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