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脱离军队实际太多,让当兵团副司令兼军长,就是让其加强锻炼

回首千秋月 2025-04-17 14:00:01

1949年春天4月份,萧劲光带着四野的先头部队一路往南走,当他们走到鸡公山这个地方时,上面突然来了通知,说要成立新的兵团,还给出了领导班子的安排,就是要建起12、13、14、15这四个兵团。

12兵团是从先遣兵团变过来的,它的头儿是司令兼政委萧劲光。陈伯钧是第一副司令,韩先楚则是第二副司令。这个兵团下面管着三个军,分别是40军、45军和46军。

40军的领头人换成了原来的政委罗舜初;45军那边,陈伯钧不光干着原来的活儿,还兼着军长的职位;46军呢,就是詹才芳来当军长了。

虽说陈伯钧资历挺深,但比起一直在前线打仗的人来说,他已经很久没有真正带兵打仗了。这种情况下,上级咋会让他去兼任那个职务呢?

陈伯钧是开国将帅里头的文化人,挺少见的。他以前考上了四川第四师范,结果参与学生活动时被学校给开除了。之后,他就去考了黄埔军校的武汉分校。到了1927年,他入了党。

大革命垮台后,我投身起义,奔上了井冈山,后来便当上了连队的代理头目。

那时候,他不但受过正规军事训练,还亲身参与过战斗,是个有文化底子的稀有军官,在部队里升官挺快,一下子就做了连长,还当上了纵队参谋长。1930年,他就被提拔为军参谋长,同时还兼着纵队政委的职务,后来变成了红3军的师长。到了1932年,他又被调到红1军去当军长。1933年,他从瑞金红军学校学完出来后,就做了红5军团的参谋长,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斗。但因为那时候“左”的路线作祟,他又被调去做了师长。

1935年,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成功汇合后,我被安排到红9军做参谋长,后来又转到了红4军担任参谋长。到了1936年,我的职务再次变动,被调去二方面军的6军团,当上了军团长。

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后,我进了新部队,做了120师359旅的旅长,可没待上半个月,就被调到后面搞军训、做统战这些活儿了。到了1938年,我从党校学完出来,就直接去抗大当上了训练部部长,过了大概半年,我又升为了抗大二分校的校长。到了1941年,我告别了二分校,回了延安,在军政学院当上了副教育长。转眼1942年,我又被调去385旅,做了副旅长。

这个385旅,和陈锡联带的那支385旅不是一码事。这支385旅是在抗战刚开始那会儿组建的,不过呢,它的旅部和770团被留在了陇东看家,而陈锡联则带着669团冲到了前线,后来669团还扩编成了新的385旅。这样一来,就有了两支名字一样的部队,一支在前线打仗,一支在后方留守。陈伯钧呢,就在后方这支队伍里,他帮着旅长王维舟管所有的事儿。

抗战打完了,我就被安排去东北。路上经过冀热辽军区,那边还想让我留下当冀东军区的头儿呢。不过东北局和东北军区那边没同意,就把我调到军调部干活了。等到全面开打内战的时候,我又被调到东北军政大学当了教育长,后来还在合江军区当了几个月的司令。没多久,又让我去做上干大队的大队长了。

1948年春天4月份,我成了辽东军区司令部新整编的第二前线指挥所的副头儿,帮着萧劲光在前线搞包围战。说到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那会儿,虽说我在前线带着兵,但实际上没咋动手指挥。

1949年春天,4月份那会儿,他随着四野的先头部队一路往南走,跟萧劲光将军一块儿。

他透露,上头安排他同时担任军长一职,主要是想让他多接触实际操作,多挑点担子,好好锻炼提升自己。虽说以前在部队里呆过,但十几年来都没在一线作战部队待过,好多东西都手生了。虽说自己参与过辽沈、平津战役,也在战役指挥上打过下手,但在部队建设、管理还有好多方面,自己还差得远呢。这次机会真是来之不易。

这说明了上级为啥突然间让他也当上了军长。

当他所在的部队完成中南地区的解放任务后,他就没再上前线打仗,而是转到了军事教育领域。他先是在南京军事学院工作,后来又去了高等军事学院,担任过副院长、代理院长,最后还当上了正式的院长。

0 阅读:20
回首千秋月

回首千秋月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