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78c4304573e84af70bcb4665d15255e.png)
1917年的一纸条约,在当时仅仅是一项政治仪式,谁能想到,看似无关紧要的协议,在百年后竟成为中国的一大财富。
《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见证了北洋政府的随意决策,也促成了中国在百年历史中的华丽转身与命运逆袭。
就是那纸不被重视的签约,揭开了21世纪中国在北极圈的战略优势,甚至让昔日列强都感到羡慕嫉妒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e3b9f944e8d02543c19b799afa0dc8c.png)
这一切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历史细节和全球博弈?
世纪博弈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内忧外患、政局动荡,经济上更是被列强掠夺得几乎无力喘息。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意外参与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外交“豪赌”,并随手签下了一份看似无足轻重的条约,正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c2af0b3fb60cf0755a6b8149c70f7bb.png)
条约主角是一片名为斯瓦尔巴群岛的北极冻土,按照条约规定,签署国除了承认这片群岛的主权归属挪威,还享有群岛的自由开发权。
其实,对当时的北洋政府而言,这片遥远的冻土地带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吸引力,即便有资源也没有能力涉足,更别提北洋政府已然在内乱和列强掠夺面前焦头烂额。
不过,说起中国意外参与签订这份条约的起因,还要聊一聊当时北洋政府在一战中的“特殊身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b407228612630f47351ec013f08776a.png)
1917年,北洋政府对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名义上加入协约国阵营,执行层面更像是一种外交“姿态”。
由于没有能力派兵支援,中国选择了输送劳工的方式,派遣数十万名工人远赴欧洲,为协约国阵营修战壕、筑铁路、运输物资。
虽然没有实质性的军事参与,这样的劳动力贡献还是让中国赢得了协约国的入场券,得以参与某些国际事务。
此时的法国为了稳固自己在北极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希望拉动更多国家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作为协约国成员,中国自然也在邀请名单之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aa3618467bbb2fe1d1c82cacb21400.png)
源于此,法国甚至表现出了一种“热情过头”的姿态,北洋政府外交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意,心里其实是犯嘀咕的,只是碍于局势,最终还是在条约上签了字。
签约情景实则更加充满戏剧性,内容由法文撰写,总共11页,北洋政府官员几乎看不懂,连签下的是什么内容都懵懵懂懂。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签完之后,条约副本就被束之高阁,很快就被遗忘了,谁也没想到,这份“废纸”提到的那片冻土竟在百年后成了一块无价之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e5844a1ca7e9a44f9a8944904bf865f.png)
众所周知,在北极圈常年覆盖的冰雪之下,埋藏着难以估量的宝藏,那里的资源之丰富,足以让全世界为之疯狂。
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还有数量惊人的渔业资源,让那片看似荒凉的冻土地带成为了21世纪世界大国争相角力的舞台。
谁能掌握北极,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动,于是,围绕北极资源和战略地位的争夺战,早在本世纪初就已经悄然打响。
当时,这一场争夺战的主角,正是全球最强大的几大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以及格陵兰背后的丹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4fb104814ff547543e423e8d2041384.png)
这些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们在北极地区的“原住民”身份,全都试图在这片冰雪王国中抢占更多的利益。
一时间,插旗的插旗,画线的画线,甚至动用了各种各样令世界瞠目结舌的手段。
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博弈发生在2007年,俄罗斯以一项大胆举动震惊了全世界,派遣一艘潜艇潜入北极点海底,在深达4261米的冰冷海底插上了一面俄罗斯国旗,此举意思很明确。
“北极的海底资源是我的,不服可以自己潜下来看。”
正是这一举动,彻底点燃了其他国家的警惕,美国和加拿大一边加紧北极的科研活动,一边通过各种国际会议试图对北极地区的管辖权进行重新定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4a37364e20d36c173cb7f86e0fdb6d.png)
与此同时,丹麦也不甘示弱,声称北极的某些海底山脉与格陵兰岛相连,理应属于丹麦的领土,誓要在北极这场资源争夺战中分一杯羹。
在此过程中,有一个国家的加入显得格外意外,原因正是百年前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意味着中国在北极资源开发和利用上拥有合法身份。
中国的介入让北极争夺战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曾经被列强视为自家后院的北极,正在因为中国的存在而发生微妙的变化,故事的转折始于一次偶然的北极探险。
“重大发现”1991年,中国探险家高登义踏上了通往北极的旅程,当时,他是应邀参加挪威组织的国际北极科考队,这片常年被冰雪覆盖的极寒之地,仿佛是地球的最后一片秘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8f05434e9de66f12456f75599f25280.png)
北极的唯美景色令这位探险家深深着迷,然而,当时的他还不知道,这一次的科考之旅将为中国开启一段跨越百年的传奇。
在北极营地的临时图书馆里,高登义无意中翻阅到一本古老的书籍《北极指南》,详细记载了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信息。
当他漫不经心地翻到某一章节时,一行不起眼的文字映入他的眼帘,中国竟然是《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的签署国之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eac99327c615ff382c3420f9c3de5bc.png)
这一发现让他几乎从椅子上跳起来,定了定神再三确认文本内容,发现条约明确赋予签署国在斯瓦尔巴群岛享有开发、居住、捕鱼等权利。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一条约至今仍然有效,而中国竟然在百年前悄然间拥有了北极事务中的一席之地。
高登义立刻意识到,这绝不仅仅是一份历史文件那么简单,谁能想到,这份被遗忘了近百年的条约,会成为中国通往北极事务的“护照”。
带着激动与疑问,高登义返回中国后,开始了广泛的宣传和呼吁,他向国内的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多次汇报,希望中国能够抓住这次历史性的机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8193024e9ffd6d68152b32e78d880b3.png)
最初的情况的确不尽如人意,许多人对他的发现持怀疑态度,甚至认为北极这种千里之外的事情与中国没有太大关系。
“我们连黄河的治理还没搞定,哪里顾得上北极的冰雪?”
尽管如此,高登义并没有放弃,凭借多年科考经验,努力向各方解释北极的重要性,一次次走访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像个执着的信使,传递着自己关于北极的愿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dc8a5a8ccd1542485e4097269079bf7.png)
最终,他的努力引起了中国科学院的注意,90年代中期,“九五”重大科研项目中正式增加了一个关于北极科考的子课题。
这一决定,不仅标志着中国在北极事务上的正式起步,也为后来的北极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3年,中国首次北极科考正式启动,一支小型探险队登上了北极冰原,紧接着,中国成立了北极科学考察筹备组,在2002年和2004年先后建立了两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398829ef50de83662e1b604147c55f.png)
不仅如此,中国还凭借条约赋予的权利,逐步扩大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存在,从资源开发到科研合作,一步一步在那片曾经遥不可及的领域里赢得先机。
王炸利益步入21世纪,全球资源争夺战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尤其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能源资源,成为国际博弈的焦点。
好在,中国凭借百年前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在这场全球争夺中获得了出人意料的优势,曾经的一纸协议,如今成为中国手中的王牌,也为中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f35f5743d41f64465734b1ae634f132.png)
北极冰盖下隐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堪称全球“新聚宝盆”。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北极地区的天然气储量约占全球未探明总储量的30%,石油储量也高达13%,除此之外,北极还蕴藏着大量的煤炭、铁矿石、铜、铀等稀有金属资源。
更重要的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层逐渐融化,使得资源开发的难度大幅降低,融冰还为“北极航道”的开通创造了条件,比如,斯瓦尔巴群岛的煤炭资源就曾让中国大获其利。
据估算,这片土地的煤炭储量高达110亿吨,足以支撑北极地区的工业需求数十年,挪威和俄罗斯早已在群岛上展开大规模的煤炭开采活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fe199a4a52c938eb708ebd524b8fac0.png)
中国也利用条约赋予的权利,成为煤炭资源开发的合法参与者之一,尽管目前中国在斯瓦尔巴群岛的采矿规模有限,但这一身份为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长远布局奠定了基础。
百年前的北洋政府注定没有料到,当初那份无心插柳的条约签署,会在百年后成为中国的一笔财富。
而现在,中国不仅拥有在斯瓦尔巴群岛的合法权益,还通过灵活的策略和实际行动,将这些权益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和战略优势。
当欧洲国家和美国看到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成就时,内心既羡慕又无奈,美国错过了加入《斯匹次卑尔根群岛条约》的机会,欧洲列强拼死争夺的岛屿,如今却成了中国的战略飞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bde9651c9a9283db5165ef41c6cbed2.png)
或许,这正是所谓“国运”的最佳写照,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而百年前那次看似随意的决定,最终成为了跨世纪的幸运注脚。
如今,随着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斯瓦尔巴群岛不仅是一片资源丰富的土地,更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百年时光流转,中国用智慧和远见书写了一段关于幸运与机遇的传奇故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32bde0f492af58de212cf89f2d57b8b.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