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女儿晚年贫困潦倒,1968年写信求中央照顾,邓公如何答复?

谦德评历史 2023-11-07 13:20:02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孙中山和前妻卢慕贞所生的女儿,晚年生活困窘,穷到连去医院看病都没钱。

万般无奈之下,她只能打着孙中山女儿的名义,写信求中央照顾一下。接到求助信的邓公是如何回复的?身为孙中山的女儿,她又为何会落到如此境地?

大家对孙中山的革命事迹是比较熟悉的,但关于孙先生的家属,可能就不清楚了。

孙中山先生的前后有过两位“正妻”,一位是年少时,在封建礼教下迎娶的妻子卢慕贞,后来和其离婚后,便娶了大名鼎鼎的宋庆龄。

只是宋庆龄并未生下孩子,倒是“原配”卢慕贞为孙中山生育了一子二女。其中,小女儿孙婉和孙先生是同一天生日,她的幼年,就是在檀香山度过的。

在孙婉的记忆中,父亲孙中山是个大忙人,从来不会陪伴自己,她人生中最为亲近的人,便是她的母亲。

孙先生的个人情感,始终需要考虑到国家和政治层面的影响。裹着小脚,并没有多少见识的卢慕贞,对于孙先生革命事业来说,根本没有任何的帮助。

卢慕贞唯一能做的,便是帮助孙先生照顾好家庭,不让他有后顾之忧。

她在孙家侍奉公婆,照顾孩子。对于一个传统封建礼教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不得不说,她其实做好了属于自己的“本分”。

只是她能做到的这些事,真的帮不上什么大忙。而她自己,其实也是知道这一点的。

所以她对孙中山的政治活动从不发表任何意见。后来,孙先生向她提出了离婚的请求时,她也立刻选择了同意。

是她不爱孙先生吗?肯定不是的,她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女子,相夫教子便是她最大的成就,而她的丈夫,是民族英雄,是新的国家的缔造者,她又怎么会不满意。

但为了能让孙先生的事业有更好的发展,放手让他选择宋庆龄成为夫人,对于孙先生而言才是最好的。

她的真实想法,曾经对孙中山派去送离婚书的人说起过,她落寞地说:“我确实帮不了手,我学识不够,帮不了先生的忙。结束婚姻,孙娶宋。”

不管她是想表达不舍,还是不甘,亦或是故作大方成人之美的大度,都改变不了她被“抛弃”的命运。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孙中山的三个孩子都是由她卢慕贞一手养大。孩子们的心是偏向母亲的。

不论父亲结束婚姻的理由多么冠冕堂皇,多么大义凛然,对于卢慕贞的伤害已经造成了,他们也因此缺失了父爱。

但也不得不承认,即使是离婚了,孙中山也没有忘记照顾卢慕贞,尤其是她的晚年时分,更是离不开这份关照。

年幼的孙婉,本来就和孙中山先生不亲近,长大后更是远赴美国留学,并不在意父亲的看法。

而孙中山在忙于事业的同时,虽然也极力想要多分些注意力给孩子,也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他和二女儿孙婉之间,关系十分微妙。

孙中山的女儿孙婉晚年生活困窘,因为家中一贫如洗,不得不找打着“孙中山女儿”的名头到政府求助。

但其实,父女二人的关系并不好。身为女儿,明知父亲病危,她却选择残酷地避而不见。而父女二人关系僵硬,难道就是她身为革命先驱的后人,却沦为要靠救济度日的原因吗?

孙婉成年后,毅然选择了去美国读书,反正在国内的生活,也极少有父亲的出现,出国,也就是换一个地方一个人生活而已。

一个弱女子独自在遥远的异乡,不论是孙中山,还是孙中山的好友们,都很为她的生活安全担忧。

最终,他们找到了同样在美国的朋友王伯秋照顾一下孙婉。有一个如此成熟稳重的人照顾孙婉,让孙中山对女儿的求学之路,能稍稍安心。

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孙中山也好,出主意联系王伯秋的黄兴也好,他们都没有料到王伯秋的心思并不简单。

本来,他们认为王伯秋要比孙婉大上许多,勉强能算是叔叔辈的长辈了,他肯定能给予孙婉一定的照顾。

然而王伯秋在知道孙婉是孙文的女儿后,即使自己已经结了婚,但还是打起了歪主意。

他隐瞒了自己已婚的事实,用自己阅历和在美国的生活经验,不断地在年幼无知的孙婉身上榨取好感。

而本就缺乏父爱的孙婉,在王伯秋别有用心的攻势之下,很快就沉迷在成熟男人的魅力中。陷入恋爱的女人,尤其是第一次的初恋,孙婉的心,全部都被王伯秋占满了。

即便是知道王伯秋已经结婚,即便是知道王伯秋的“别有用心”,她也心甘情愿让王伯秋利用自己“孙中山女儿”的身份。

知道此事的孙中山,当然是大发雷霆,要求两人分开。但王伯秋还没有从孙中山女婿的身份上捞到足够多的好处,他才不会轻易罢手。

在王伯秋的“洗脑”和怂恿下,孙婉甚至对孙中山说出了你去关心国家大事吧,我这种儿女情长的小事,用不着你这样的大人物来管。

只能说,当时的孙婉还是太年轻,被这个男人蒙住了眼睛。

孙婉一心扑在王伯秋身上,还为他生下了一双儿女。但当王伯秋发现自己不仅野心落空,还遭到孙中山的反感后,他对孙婉的态度就立马发生了逆转。

很快这个自私的男人,毫无压力地放弃孙婉,他果断地提出了离婚,并且带走了两个孩子。

而男人的冷酷无情,让孙婉的一腔爱意显得愚昧可笑,但无奈的是,他没有选择记恨渣男,反而恨上了自己的父亲。

她觉得,假如父亲不反对,王伯秋肯定会对自己一心一意;如果父亲再给出一点便利和好处,她的家庭和婚姻一定会非常美满。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让孙中山和孙婉这对父女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隔阂。

孙婉为此一生都不愿意原谅父亲,即便是孙中山先生临终前,她得到了父亲病危的消息,也拒绝前往陪伴,让孙先生含恨而终。

年少时,她以为“孙中山女儿”的头衔是枷锁,是她不幸福的根源。但其实,这个头衔为她带来了无法言说的好处,只是当她醒悟时,早已时过境迁。

孙婉记恨父亲一生,晚年却打着父亲的名号向政府求助。明知父亲即将病逝,也拒绝看父亲最后一眼的孙婉,晚年生活十分凄苦,看病都没钱。

身为孙中山的女儿,她又是如何走到这种境地的?孙婉的生日和孙中山先生是同一天,按理说,父女两人之间的关系应该十分亲密才是。

但因为年幼时少陪伴,长大之后又亲历母亲被“抛弃”,让她和父亲之间产生了嫌隙。

而让父女二人几乎老死不相往来的事情,还是孙中山坚决反对她与王伯秋的结合,导致孙婉被迫离开丈夫和儿女,孑然一身。

至此,孙婉再也没有去见孙中山先生一面,对于自己的父亲,她当时只有满心的怨恨。

孙中山的本意并不是让自己的女儿不幸福,奈何孙婉总是拒他于千里之外,他只能让长子孙科帮助一下他的妹妹。

在孙科的安排下,一个被孙家所有人都接受的人出现了,他便是在广州工作的戴恩塞。

戴恩塞为人温柔,待人极好。在孙科的撮合下,他顺利的成为了孙婉的第二任丈夫,也成为了被孙中山先生认可的女婿。

孙婉接受了安排,但却没有消解内心的怨恨。在和戴恩塞的婚礼之前,她甚至亲自写信,不让父亲来参加婚礼,否则她就不结婚。

或许是她的威胁有效果,或许是孙先生事务繁忙,她的第二次婚礼,孙先生真的没有去参加,只是让宋庆龄出面,给孙婉寄去了几千块钱当做份子钱。

然而仅仅就是这样,孙婉也不愿接受,她直接把钱拿给生母卢慕贞,还再次重申,自己不会再拿父亲的一分钱。

虽然孙婉的表现和行为很是叛逆,但是在戴恩塞的耐心陪伴下,两人的关系迅速升温,她也为戴恩塞生下了一双儿女。

孙婉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诺言”,戴恩塞却时常带着儿女去孙中山跟前尽孝,对先生很是孝顺。

先生病危时,孙家人都前往陪伴。但孙婉依旧拒绝,最后只是让戴恩塞一个人前去陪伴孙先生,在病房里忙前忙后。

病榻上的孙中山也委婉的表示,希望能再见一见自己的小女儿,但孙婉始终没有答应。最后,孙中山遗憾离世。

孙婉虽然一直记恨父亲,但父亲替她选的丈夫十分靠谱,虽然先生离世,但戴恩塞却没有改变,从来不会让她有半分委屈。

新中国成立后,孙婉一家生活在澳门,然而几年后儿子和丈夫的相继离世,让孙婉陷入了茫然无助中。

此时的她并没有经济来源,生活陷入了窘困之中,和女儿相依为命,靠着变卖家产勉强糊口。

也许正是这个艰难的时期,让她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也明白了自己当初对父亲的埋怨多么浅薄、可笑。

她其实一直都生活在“孙中山女儿”的光环下,而不是靠她自己的本事和能力。最终,因为生活实在是太过艰难,孙婉让女儿戴成功给邓小平去信,希望得到帮助。

在收到孙婉的求助信后,邓公很是看重,对于引领中国革命的孙中山先生,不论是邓公,还是中国共产党,都极为敬重。

邓公没有丝毫犹豫,当即选择了帮助孙婉母女二人。孙婉能生活得好,本也是孙中山先生的希望。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文史颜如玉”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0 阅读:32

谦德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