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山西几个县的汉奸头子,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暴毙,在尸体上,还盖着白布,上面大字写着:“汉奸下场,查玉升留!” 从此,查玉升这个名字,成了汉奸们的噩梦。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任务,让查玉升成为令日伪闻风丧胆的存在? 1938 年 10 月深夜,八路军 386 旅指挥部内,旅长陈赓将一份密报拍在桌上:“祁县伪维持会昨天强征三百担粮食,还烧了三个村子!” 刚从补充营营长升任特务队长的查玉升,听到这话,气得攥起拳头。 陈赓突然发问:“想当副团长吗?” 查玉升愣了一下,立刻挺直腰板:“旅长,我查玉升打仗就没怕过!” 查玉升是安徽六安人,1931 年参加革命,从班长一路晋升,还曾夜袭日军救下陈赓,在部队里颇有名气。 陈赓却摆摆手:“这次不是带兵冲锋,是让你当‘刀客’。” 原来,日军在山西推行 “以华制华”,扶持的伪政权四处作恶。祁县伪维持会长王鹤亭,昔日晋商大贾,如今举着膏药旗迎接日军,还把百姓粮食源源不断送往日军仓库。 更严峻的是,冬天将至,根据地存粮仅够维持两个月。日军实施经济封锁,布匹、药品等物资奇缺。 陈赓盯着查玉升说道:“给你两个任务:锄奸、筹粮。办成了,772 团副团长就是你的。得让汉奸知道,当卖国贼比上战场更危险!” 听完,查玉升起身敬礼。他清楚,这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斗。 领命后的查玉升,很快就想出了一记妙策…… 查玉升的第一步棋,选在祁县最热闹的 “聚贤楼” 茶馆。他扮成晋商,头戴瓜皮帽,腰间挂着装满银元的钱袋,与伪商会会长攀谈起来。 对方刚询问粮食价格,查玉升突然压低声音:“听说王会长在帮日本人征粮?” 伪会长手一抖,茶杯摔在地上:“好汉饶命!我也是被逼的……” 话未说完,查玉升掏出一张名单:“这四个人,三天内我要他们的命。” 名单上,祁县伪维持会长王鹤亭、太谷县伪警察局长等四个铁杆汉奸赫然在列。这是 “敲山震虎” 之计,先除掉最嚣张的,让其他汉奸自乱阵脚。 行动定在农历十月十五深夜。查玉升带着四名侦察员,身着黑衣潜入祁县伪维持会大院。 月光下,王鹤亭正搂着小妾睡觉,毫无察觉。查玉升悄然靠近,匕首精准刺入其心脏,随后展开白布,写下 “汉奸下场”,落款 “查玉升”。 与此同时,其他三组队员在太谷、平遥、介休同步行动。黎明前,四具尸体出现在四个县城中心。 第二天,祁县百姓发现尸体。尽管白布上的字迹被露水洇湿,“查玉升” 三个字依旧触目惊心。 消息迅速传开,日军司令部也收到密报:“查玉升,共军特务队长,专杀亲日分子。” 此后,他的 “死亡名单” 不断更新,每隔几天就有汉奸横尸街头。 这次行动,彻底打响了查玉升的名号。但他深知,要瓦解日伪势力,还得另辟蹊径…… 查玉升不仅善用刀,更善用 “心”。连除七名汉奸后,他转变策略,开始给罪行较轻的汉奸写信:“念你尚未血债累累,限三日内送五百担粮食到龙泉沟,否则查某登门取尔项上人头。” 太谷县伪税务局长在日军宪兵保护下收税时,收到信件。查玉升突然现身办公室,胖局长当场瘫倒在地:“我…… 我马上送粮!” 他哆嗦着签下字据,连日军问话都顾不上。 类似场景在晋中各地上演。汉奸们私下议论:“查玉升比日本人还可怕。” 他还巧用离间计,故意向日军透露汉奸通八路军的假情报。平遥县伪县长被日军怀疑时,查玉升送去染血匕首和纸条:“不想死,送三百匹布来。” 最终,伪县长不仅交出物资,还暗中为八路军运送药品。 1938 年 12 月的雪夜,查玉升得知日军将从祁县仓库转运粮食至太原。他决定 “虎口夺食”,但没用武力,而是用计。 当晚,特务队扮成日军运输队,大摇大摆进入仓库。伪军查验时,查玉升掏出盖着日军大印的调令:“皇军有令,改运阳泉。” 伪军见调令上 “冈村宁次” 的签名,不敢多问。三百担粮食就这样被查玉升运走。他还留下纸条:“查玉升借粮过冬,改日奉还。” 见到纸条,日军虽暴跳如雷,却无可奈何 —— 调令大印是从被击毙的日军少佐身上缴获的,千真万确。 这次 “借粮” 让查玉升声名远扬。平遥布庄老板王福生被他说服,冒险将五百匹棉布藏在运煤车中,送往根据地。王福生后来回忆:“查队长让我明白,当中国人不能只想着赚钱。” 四个月后,陈赓看着查玉升送来的物资清单惊叹不已:粮食五千担、布匹两千匹、药品三十箱,还有十二万元现金。更重要的是,晋中的汉奸势力被彻底瓦解,日军 “清乡” 计划被迫推迟。 陈赓笑着递上 772 团副团长委任状:“你哪是特务队长,分明是财神爷!” 1939 年元旦,查玉升率特务队返回根据地。战士们身着新冬装列队欢迎,老百姓端着鸡蛋、布鞋前来慰问。 1955 年,查玉升被授予少将军衔。授衔仪式上,陈赓提起当年锄奸行动:“查玉升的刀,杀了汉奸,更灭了敌人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