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居家或者办公室的阳台上,种上几盆绿植,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真的是一举多得的美事。但是,说起种植绿植,尤其是像桂花这样比较娇贵的植物,其中的门道可不少。今天就来聊聊桂花嫁接选砧木以及种子催芽的事儿。
就拿办公室来说吧,很多人都喜欢在办公桌上摆上一盆绿植,像发财树就是很常见的。发财树看起来枝繁叶茂的,特别好看。可是啊,很多人发现,发财树在办公室里活不久。这主要是因为办公室的环境相对比较封闭,光照不足,而且浇水如果没掌握好的话,很容易就会烂根。这就像人住在一个不透气的小房间里,身体也会出问题一样。
再说说居家种植,我想起一个网友的分享。他在自家的阳台上种了很多绿植,其中有一盆小叶女贞,他想让小叶女贞长得更壮一些,于是就给它施了很多肥。结果呢,肥料太多了,小叶女贞反而开始发黄,叶子也掉了不少。这就是没有掌握好施肥的量,欲速则不达啊。
现在咱们来说说桂花嫁接选砧木的事儿。桂花在很多地区都很受欢迎,在华南地区,像广西、广东等地,桂花经常会出现在庭院或者公园里。桂花的品种其实有很多,除了常见的金桂、银桂之外,还有一些比较冷门但也很漂亮的品种,像朱砂桂,它的花朵颜色就像朱砂一样红,特别艳丽;还有状元红桂,花朵颜色比金桂还要深一点,香气也很浓郁。在选砧木的时候,一般要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植株。比如说,有一种叫小叶女贞的植物就经常被用作桂花的砧木。
我有个朋友在华北地区的一个小镇上,他是做绿植培育的。他发现啊,用小叶女贞做砧木来嫁接桂花,有一套很巧妙的办法。首先要挑选合适的小叶女贞,这就像是给人找对象一样,得各方面都合适才行。然后把桂花枝条削好,要削得平整,不能有太多的毛刺,这样在嫁接的时候才能更好地融合。嫁接的时间也很重要,在春天,大概3月到4月的时候,这个时候气温开始回升,小叶女贞和桂花都处于生长的旺盛期,嫁接的成功率就会比较高。他把桂花枝条嫁接到小叶女贞上之后,用麻绳之类的东西把它们紧紧地绑在一起,就像给它们做了一个牢固的“保护罩”,防止水分流失。大概过了7天左右,如果看到接穗上开始长出新的小芽,那就说明嫁接成功了。
这让我想起之前有一次听说的一个种植案例。在一个花卉种植基地,那里的地形比较平坦开阔,土壤也很肥沃。当地的种植户尝试着用不同品种的砧木嫁接桂花。除了小叶女贞之外,他们还试过用流苏树。流苏树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高大乔木,它的根系特别发达。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用流苏树做砧木可能会更好,毕竟它的根系发达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用流苏树做砧木,虽然桂花生长得比较快,但是在后期的管理上有点麻烦,比如说流苏树的枝条比较疯长,需要经常修剪,不然就会影响桂花的生长。而小叶女贞相对来说就比较“温顺”了,管理起来更轻松。
再说说种子催芽这个事儿。像桂花种子,催芽也是有不少诀窍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用温水浸泡种子是一种很好的催芽方法。比如说,把桂花种子放在温水里浸泡8个小时左右。这个温水可不是随随便便的温度就行,大概在40 - 50℃左右比较合适。这就像给种子洗个舒服的热水澡,让它们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做的记录,他在自己的小花园里(那是在一个山区的农村,那里的地形起伏不平,但是土壤很肥沃,有着独特的山区地貌),尝试催芽桂花种子。他按照这个方法浸泡之后,把种子放在湿润的纱布上,然后放在一个小盒子里,放在温暖的地方,大概是20℃左右的环境。大概过了3天左右,就看到有一些种子开始露白了,这可把他高兴坏了。
不过,不同的地域在种子催芽上也有一些差异。在华南地区,气温本身就比较高,所以种子催芽的时候可能不需要像在华北地区那么长的时间。在华南的一些城市,比如厦门,那里的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在浸泡种子之后,大概15天左右,种子就可以发芽了。而在华北的一些城市,像北京,由于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所以种子的催芽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点,有时候需要一个月左右。这就体现了地域对种植的影响。
我还听说过一个发生在昌平的种植故事。昌平是北京的一个区,那里的地形有一些小山丘和平原交错。有一位老花农,他有自己的小种植园。他在种植桂花的时候,对种子催芽就很有一套。他先把从南方带回来的桂花种子进行筛选,挑出饱满的种子。然后把种子放在温水里浸泡的时候,他还会在里面加一点点蜂蜜,他说这样可以让种子吸收更多的营养。他在自己的园子里,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情况调整催芽的方式。在春天,天气比较温和的时候,他就把种子放在室内稍微阴凉一点的地方催芽,大概过了8天,种子就发芽了。他说,这是因为春天的气温和湿度都很适合种子生长。
再拿绿植在居家种植来说,很多人会把多肉植物放在阳台上。多肉植物和桂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植物,养护方法也大不相同。多肉植物比较耐旱,对水分的需求比较小。而桂花则比较喜欢湿润的环境。就拿我家的阳台来说吧,我之前在阳台上同时种了多肉和桂花。我一开始没有注意到它们的区别,浇水的时候都是统一浇水,结果发现多肉的叶子开始发皱,而桂花的叶子反而有点发黄。后来我才明白,它们的生长习性差异这么大。这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一样,得区别对待。
还有冷门绿植如蜡梅,在华北地区的一些庭院里偶尔也能看到。蜡梅和桂花相比,蜡梅的花朵更香,但是桂花的叶子更翠绿。蜡梅的种子催芽方法和桂花也有很大的不同。蜡梅的种子需要在低温环境下冷藏一段时间然后再催芽,而桂花种子直接用温水浸泡就可以。这就是不同植物的独特之处。
再比如紫藤,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藤本植物。在一些欧式的建筑周围,经常会看到紫藤爬满了架子,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紫藤和桂花一个是在架子上生长的藤本植物,一个是直立生长的灌木。紫藤种子催芽比较困难,需要特殊的处理方法,和桂花种子催芽也有很大的区别。这体现了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种植的复杂性。
在种植的过程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病虫害。像桂花生长的地方,如果通风不好,很容易受到叶斑病的侵害。我的一个朋友在咖啡厅的窗台上种了一盆桂花,由于那个窗台比较封闭,空气不流通,有一次桂花就得了叶斑病。叶斑病一旦爆发,叶子就会出现很多黄色的斑点,然后慢慢干枯。他就赶紧给桂花喷药,调整通风条件。这就告诉我们,在种植绿植的时候,无论是居家、办公室还是其他地方,都要注意环境的因素。
再从地域的角度看,华南地区的种植者可能更多地要考虑防台风的问题。在一些靠近海边的地方,像福建的部分沿海地区,那里的地形比较平坦,一旦台风来袭,很多露天的绿植都会受到很大的破坏。所以当地的花农在种植桂花等绿植的时候,会采取一些防护措施,比如给植物搭建防风架等。而华北地区的种植者可能更多地要考虑冬季的防寒问题。在一些北方的寒冷地区,像东北,冬季气温很低,如果要让桂花等绿植安全过冬,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寒措施,比如给植物包裹上一层厚厚的稻草等。
回过头来再看看种子催芽和嫁接这些种植技术,它们都是我们祖先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传统技艺一样,都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展。而且在不同的地域,人们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技术进行改进和创新。比如说,在一些山区,由于地形复杂,运输肥料和工具都比较困难,当地的种植户就会利用当地的天然材料来制作肥料和工具。这也是地域环境对种植文化的独特影响。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在种植桂花或者其他绿植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一些特殊的情况或者困难呢?是如何解决的呢?是发现了独特的种植小窍门,还是从别人的经验中学到了什么呢?希望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自己的种植故事,让我们一起在种植的道路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