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频发,排水系统升级何时能到位?

沈子涵讲游戏 2025-01-14 17:32:41

近期,多个城市遭遇强降雨,导致严重内涝,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甚至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市内涝频发,再次将城市排水系统的短板暴露无遗。那么,排水系统升级何时能到位?我们又能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这一民生痛点?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城市内涝问题愈发严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每年因城市内涝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且呈上升趋势。城市内涝不仅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还可能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严重时甚至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

为何城市内涝频发?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部分城市新区在建设过程中,防洪设施未能跟上,而老城区管道老化、排水标准较低,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等覆盖地面,渗透性不好,降雨时水不易入渗。此外,城市植被稀疏,水塘较少,无法贮存雨水,短期内大量降雨会导致“汇水”现象,形成路面积水。

面对城市内涝的严峻形势,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力争到2025年,各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显著提升,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防治标准内的降雨。住建部副部长黄艳也表示,在“十四五”期间,住建部将力争到2025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内涝防治标准以内的降雨,在超标降雨的条件下,城市生命线工程及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的功能不能丧失。

然而,排水系统升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当前,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诸多短板,如排水管网欠账较多、排水设施老化、应急管理水平不高等。要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一是加强流域区域洪涝统筹体系建设。城市排水安全和城市周边的大江大河、区域河流水系的行洪、泄洪以及区域滞洪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必须做好防洪和排涝的衔接,形成流域、区域、城市协同匹配的防灾减灾体系。这要求我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周边水系的影响,合理布局排水设施,确保城市雨水能够顺畅排出。

二是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城市竖向设计,合理地确定地块高程,科学确定排水分区;另一方面,要构建“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这包括排水管网、泵站、排水通道、河湖水系等多个方面。当前,各地已经普遍编制了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规划或系统性方案,并正在持续推进落实。但需要注意的是,排水系统升级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三是提升应急管理水平。针对超标降雨,要实施区域“联防联控”,洪涝“联排联调”,加强监测预警和预警的响应,以及信息共享。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管理中,要加强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同时,还需要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市民的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在排水系统升级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例如,日本和德国在治理内涝和雨水利用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雨水调蓄设施、排水管网建设和应急管理措施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应用。

对于城市内涝治理的成效,市民们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一位居住在老城区的市民表示:“以前一下大雨,我们这里就积水严重,出行非常不便。现在政府加大了排水系统改造的力度,情况好多了。但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继续努力,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基于现有信息,笔者认为,城市内涝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近年来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加强科技支撑和公众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内涝治理格局。

展望未来,随着治理内涝的措施逐步推进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城市看海”将成为过去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城市将变得更加安全、宜居和美好。同时,我们也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内涝治理工作,共同维护我们的美好家园。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