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王耀武提升,谁接任74军军长?选拔主官私欲重,五大主力衰落 王耀武,山东泰安人,

王耀武提升,谁接任74军军长?选拔主官私欲重,五大主力衰落 王耀武,山东泰安人,1902年出生,家里穷得叮当响,幼年丧父丧兄,靠妈拉扯大。9岁读私塾,聪明好学,可19岁家道中落,只能辍学打工。先在天津烟草公司干杂活,后跑上海糖果店当店员。租界里,他见外国巡捕欺负中国人,憋了一肚子火,立志从军报国。1924年,他借钱考进黄埔军校第三期,纪律严、训练苦,硬是拼出一条路。 毕业后,他从少尉排长干起,北伐打得勇猛,军阀部队见了他都头疼,得了“宁碰阎王,莫碰老王”的名号。抗战爆发,他当上51师师长,淞沪会战拼得血流成河,南京保卫战还算撤得有条理。1939年,他接手74军,带着51、57、58三个师,打遍赣北、长沙。1941年上高会战,他重创日军33师团,拿下国民政府发的第一面“飞虎旗”,74军从此叫响“抗日铁军”。常德会战,他亲自带51师抢地盘,57师守孤城,硬是拼出“虎贲军”的称号。 王耀武管军严格,赏罚分明,常自己跑前线查岗,跟士兵一块吃苦。1944年,他升24集团军司令,管着73军、74军、100军,蒋介石还特批他能自己调团级以上的人事。抗战胜利后,他当第四方面军司令官,主持长衡受降,风光一时无两。 1944年王耀武高升,74军军长这块肥肉就成了香饽饽。74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谁不想抢?副军长李天霞资历老,可老待后方征兵,打仗不行。51师师长周志道、57师师长余程万、58师师长张灵甫都有战功,但谁也不服谁,争得脸红脖子粗。重庆军部开会,吵得乌烟瘴气,派系矛盾全炸出来了。为了堵住嘴,高层拍板让施中诚接任。 施中诚,安徽桐城人,保定军校九期毕业,早年在张宗昌手下混过,从排长升到团长。抗战开始,他带169旅打淞沪会战,死扛日军,战后升57师师长。武汉会战,他在田家镇血拼半个月,部队伤亡三分之二也没退。加入74军后,万家岭战役他跟51、58师配合,干掉日军106师团。施中诚打仗稳,练兵也有一套,王耀武挺看好他。1941年,他调去100军当军长,还带走不少74军的基层军官。 施中诚上位是个折中方案。他没黄埔背景,不招嫡系眼红,又有实战能力。1945年湘西雪峰山会战,他带74军在山里跟日军硬碰硬,歼敌几千,又拿了第二面“飞虎旗”。他亲自上阵观察敌情,指挥部队灵活机动,把日军打得找不着北。 抗战胜利后,74军整编成74师,师长人选又起波澜。副军长张灵甫和100军军长李天霞成了热门候选。张灵甫,黄埔四期,打仗不要命,上高会战、常德会战都立过功,可脾气臭,跟人合不来。李天霞,黄埔三期,资历更老,人脉广,但胆子小,被人看不起。南京开会,张灵甫靠于右任等大佬撑腰,硬是挤掉李天霞上位。李天霞那帮人不服,觉得资历被踩了。 张灵甫接手74师后,刚愎自用,跟友军配合差,指挥部里常传出他骂人的声音。1947年孟良崮战役,他带74师深入敌区,轻敌冒进,不听情报。结果部队被分割,弹尽粮绝,全军覆没,他自己也死在山上,44岁。这仗打完,74师没了,五大主力之一算是彻底垮了。 解放战争里,国民党五大主力接连翻车。74师孟良崮的惨败是个信号,主官选拔的私心和派系斗争拖了后腿。18军黄维在淮海战役也栽了跟头,高层瞎指挥,决策短视,问题一堆。 王耀武呢?解放战争当了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1948年济南战役,他守城拼老命,可部下吴化文反水,城破了。他化装跑路,在寿光被村民抓住,送解放军那儿。被俘后,他在战犯管理所改造,1959年首批特赦。出来后在北京郊区干农活,后来当政协文史专员,写抗战回忆录。1968年,他病死在北京,64岁,骨灰放八宝山。 施中诚抗战后当南京警备司令,1949年跟国民党跑台湾,混了个中部防守副司令,没啥实权。晚年想家想得慌,1974年在台中病死,76岁。张灵甫死在孟良崮,带着74师的覆灭,成了五大主力衰落的注脚。 五大主力垮台,不光是打仗输了,民心丢了,选拔机制也烂透了 从王耀武到施中诚,再到张灵甫,74军军长的换人游戏,暴露了国民党高层的私心和内斗。五大主力从抗日英雄到全线崩盘,到底是战略瞎搞,还是人性贪婪作祟?你咋看这支“铁军”的覆灭?是咱们太强,还是内讧太狠?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一起挖挖这段历史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