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烟民天塌了!”央媒发声!吸烟不仅没有为国家做贡献,反而造成9000亿损失,别以为自己很伟大! 关于吸烟与税收贡献的话题,最近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个看似简单的日常行为背后,实际上牵涉到公共卫生、国家财政和社会文明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基本事实,在我国香烟售价的80%以上都是各种税费。这其中包括消费税、增值税、烟草税等多个税种。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烟草行业实现税利总额达到1.4万亿元,这个数字确实相当可观。不少烟民在吞云吐雾时,常常半开玩笑地说自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认为这些税收会被用于国防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重点项目。 然而,这种说法最近受到了公共卫生专家的质疑。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显示,我国每年因吸烟相关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万。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7.4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暴露的危害。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提醒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税收贡献来为吸烟行为辩护。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虽然烟草行业贡献了巨额税收,但其带来的社会成本更为惊人。中国控烟协会的研究表明,吸烟导致的直接医疗费用每年约2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更是高达1万亿元以上。 这其中包括生产力损失、早逝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环境污染治理费用等。综合计算下来,烟草行业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的。 在健康影响方面,吸烟的危害已经得到医学界的充分证实。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王辰院士指出,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5-30倍。 此外,吸烟还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更值得注意的是,二手烟对妇女儿童的危害尤为严重,可能引发孕妇流产、胎儿畸形等问题。 在社会文明层面,公共场所吸烟行为也引发了诸多争议。虽然我国已经实施了《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但在执行过程中仍面临不少困难。 很多吸烟者缺乏公共意识,在禁烟场所随意吸烟,给他人带来困扰。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公共卫生,也折射出部分公民的文明素养有待提高。 当然我们也应该客观看待烟草行业的现实处境。中国烟草总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直接和间接带动了数百万就业岗位,特别是在云南、贵州等烟叶主产区,烟草种植是很多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在推进控烟工作时,需要统筹考虑这些现实因素,采取渐进式的改革措施。 对于真正关心国家发展的公民来说,与其通过吸烟来"纳税",不如选择更健康的方式来贡献力量。 比如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支持公益事业、或者通过本职工作创造价值。这些方式既能实现个人价值,又不会危害公共健康,是更值得提倡的"爱国行为"。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控烟工作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更加严格的控烟法规,同时加强戒烟服务体系建设。 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对人民健康的高度重视,也标志着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 对于吸烟者来说,戒烟无疑是最佳选择。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出多种有效的戒烟方法,包括药物辅助治疗、行为干预等。 各地医疗机构也开设了专门的戒烟门诊,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专业帮助。戒烟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理性的认知:既要承认烟草行业的历史贡献,也要清醒认识其带来的健康危害;既要尊重吸烟者的个人选择,也要维护不吸烟者的健康权益。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经济发展与公共健康的最佳平衡点,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抽烟真能抽出军费来?戳穿烟草业的弥天大谎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