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也是老蒋“五虎上将”里面最能打的一个,他打起小日本那是拼了命的打。但是你让他打内战,这个战斗力爆满的军人,反倒是在东北显得很“消极”了。 不管东北的战局变化如何,卫立煌就是待在沈阳不挪窝。不管我军的兵锋到了哪里,也不管锦州还是其他地方电话都打破了,哪怕是老蒋再三让他出兵,他一概置之不理。 这个当年打通滇缅公路的男人,被英美一些将军认为是老蒋身边不可多得、有实力的将军,为啥跑去东北之后,前后判若两人呢? 很多人不理解其中原因,为误以为卫立煌其人名过其实,到了东北就原形毕露了。 其实还真不是这个原因。 卫立煌压根就不想起东北,那时候,东北这地都被陈诚给玩得一盘散沙。 陈诚实1947年的八月初秘密去到沈阳的,两个月之后,陈诚的十多万人先后被我军给吃了。就连新五军这样的精锐部队,也在1948的1月6号,仅仅一个晚上的时间,也遭到了覆灭。 陈诚不是个能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主要的作用其实就是个幕僚,只不过是老蒋的心腹,才被安排坐上了不该坐的位置。本来还能和我军旗鼓相当的局面,在陈诚的一通操作之下,东北的局势其实已经很明朗了。 为了给陈诚这个心腹一个面子,让谁来接盘呢? 卫立煌就成了这个“接盘侠”。 东北那地方,不派一个嫡系过去,老蒋心里不放心。而派一个嫡系过去吧,明知是火炕,也不能把人自己人往里面推。 这时候,卫立煌就很尴尬了。 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卫立煌的地位:嫡系中的旁系,旁系里面的嫡系。 再加上卫立煌确实有本事、有能力,万一他去了以后力挽狂澜呢? 于是乎,1948年的1月21号,卫立煌极不情愿的飞去了沈阳。 卫立煌是个明白人,知道东北的局势断然是没法挽救了。 怎么办呢?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性格和为人。 卫立煌是个爱兵如子的将军,自己被人当炮灰了,他不会让自己的兵去当炮灰。他很清楚,前面的仗都是白打的,无非就是为了维护老蒋的面子去打而已。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心里是很排斥内战的。当年打小日本,他是拼了命的打,如今打自己人,他做不到。 但是身为军人,他也难解其中局。 当沈阳即将被我军攻破的时候,卫立煌还留在城里。一直到10月30号,他才乘坐飞机离开。第二天,沈阳解放。 他很聪明,东北的局势,势必是要有一个人出来背锅的。当他接替陈诚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是那个背锅的人。因此,他在北京待了半个多月,最后还是决定不去台湾,去了肯定没有自己好果子吃,他转道去了香港。 卫立煌肯定是有军事才能得,当年他指挥远征军收复失地,名噪一时,还上过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