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宁波三港区扩大开放和梅山港区6-10号泊位对外启用

7月11日,从宁波市口岸办传来重大喜讯,该市三港区扩大开放和梅山港区6-10号泊位对外启用双双通过省级验收,为年内实现扩大开放国家验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标志着宁波舟山港双“千万箱量”新格局全面形成,宁波在推动全国东西双向开放、海陆联通发展中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亮点纷呈宁波口岸开放布局全面优化

此次通过省级验收的三港区扩大开放涉及穿山、象山港和石浦港区5家企业9个泊位,将为宁波市新增开放面积58.13平方千米、对外开放岸线1894米、对外开放泊位9个,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62万标箱/年、货物吞吐能力300万吨/年。

宁波舟山港双“千万箱量”新格局全面形成。穿山港区和梅山港区是宁波舟山港的核心港区,也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作业的主力港区,其中穿山港区已连续8年集装箱量突破千万标箱,梅山港区作为宁波舟山港岸线最长、码头吨位最高、大型设备最多的集装箱港区,也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量的重要增长极,于2024年首次跻身“千万箱量”俱乐部。6-10号泊位正式对外启用,意味着宁波舟山港第二个“千万箱级”港区泊位正式连点成片,宁波舟山港双“千万箱量”新格局全面形成,宁波舟山港在全球的资源配置力、集聚辐射力、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宁波在全国乃至全球开放型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今年1-6月,穿山港区和梅山港区分别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88万标箱和6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3.1%和15.2%,合计占宁波舟山港总箱量的58.1%。

同时,象山实现口岸开放重大突破。象山港、石浦港区是此次验收的“重头戏”之一,实现了象山口岸“零”的突破。开放后,象山县将新增开放面积57.83平方千米、开放岸线1564米、开放泊位8个,其中象山港大桥以东的可利用水陆域将全部开放,将全面改写象山无口岸的历史,有效填补宁波舟山港的南翼开放空白,为宁波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注入新动能。

此外,宁波口岸功能进一步完善。除专业集装箱泊位外,此次验收的还有舾装码头和船坞、杂货泊位、大件运输泊位等多种类型,更有宁波市唯一活鱼出口和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开放、全省最大的对台小额贸易口岸开放、宁波市唯一的修造船口岸开放等“吸睛”项目,它们的开放不仅补齐了宁波港口岸散杂货、修造船码头不足的功能短板,更为宁波市发展临港装备、新能源装备、临港工业、现代冷链物流、现代渔业等产业提供了重要支撑。据企业称,象山港新乐船厂正式开放后,将实现宁波市修造的船舶本地直接出口,极大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根据该企业测算,平均每艘船可节约30多万元。

多效并举高效推动宁波口岸高水平开放

宁波市口岸办牵头建立企业、地方政府、口岸查验单位三级联动、多跨协作的工作机制,紧盯开放审批重要部门、重点环节和难点堵点,主动服务,协同创新,高效推进口岸开放工作。

宁波市口岸办创新“一个专班抓落实、一次会议明要求、一张清单管全程、一次验收提效能”的“四个一”口岸验收模式,切实做到有部署、有要求、有检查、有督查、有落实、有成效的“闭环管理”,系统高效推进验收工作。

同时,宁波市口岸办采取分步分期临时启用、整体打包验收的开放策略,实现“建成一个临时启用一个”,推动穿山1号、梅山6-10号集装箱泊位先后临时启用,提前释放两大港区集装箱泊位的规模作业能力。截止目前,梅山港区6-10号泊位已累计靠泊国际航行船舶超4200艘,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2000万标箱。穿山港区1号泊位已累计靠泊国际航行船舶744艘,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7.05万TEU。争取交通运输部支持,帮助新港码头累计临时开放10年,累计靠泊国际航行船舶1347艘,完成货物吞吐量28.4万吨,实现进出口贸易额8.3亿美元,有力支撑象山活鱼出口、国际船舶出口等特色产业发展。

下一步,宁波市口岸系统将继续立足“沿海重点枢纽口岸、重要战略物资专业口岸和现代化区域航空口岸”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宁波口岸在全球全国开放格局中重要的战略作用,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宁波港口岸持续优化布局,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和全省高水平开放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