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一旦中美打起来,中国沿海被炸了咋办?戴旭上校这句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如果中美

一旦中美打起来,中国沿海被炸了咋办?戴旭上校这句话,给我们吃了颗定心丸:如果中美两国开战,美国有能力把中国的海岸给拆掉,中国也可以把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势力给拆掉,中国作为一个第三世界,最多就是向西方转移重心,而美国将失去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美国一直自诩全球头号强国,军费比中国多出好几倍,各类高科技装备压在对手头上,却也不是高枕无忧。 中国虽然整体军费不如美国,但靠着庞大的生产能力、人口和工业链,近年来实力也快速追了上来。 坦克、舰艇、军机数量都已不容小觑,制造业一旦运作起来,产能让人咂舌。两个大国,较量的牌不在一处,拼的不是单一的角度。 如果中美真的发生了战争,第一波碰撞大概率会落在中国沿海。 是,沿海重要,外贸、厂子大多在这儿,真被炸了肯定心疼。但你别忘了,咱们国家多大啊,从海边往内陆走,几千公里的地儿,全是能扛事儿的地盘。早几十年前,咱就知道沿海可能有风险,内陆的工业底子早铺好了,像四川、陕西那些地方,工厂、仓库、交通线早都备着,就怕万一。真到那份上,沿海的厂子往内陆一挪,机器一转,工人一到,照样能生产炮弹、飞机、轮船,耽误不了事儿。咱老百姓也一样,往内陆安全地方一撤,有吃有住,人心不乱,这仗就能接着打。 再看美国那边,他们总吹自己多厉害,军费是比咱多,航母、战机看着吓人。但你瞅瞅他们在亚太的那些势力,全靠一堆基地撑着 —— 日本的横须贺、韩国的乌山、关岛的安德森基地,全在咱导弹能打着的圈儿里。这些地方离咱近,最远的关岛也就三千来公里,咱的东风导弹分分钟就能到。 他们这些基地看着吓人,其实就是些固定的靶子,真开打,头一波就能给他们掀了。没了这些基地,美国的航母敢往亚太凑?咱的反舰导弹可不是吃素的,来一艘打一艘,来两艘打一双,到时候他们在亚太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没有,还咋跟咱叫板? 你再想,美国在亚太折腾靠啥?不就是靠这些基地囤兵、放装备吗?一旦这些地方被咱端了,他们从本土调兵过来,隔着太平洋,几千上万公里,船开过来得一两个月,飞机飞过来也得加油好几次,等他们到了,黄花菜都凉了。咱呢?就在自家门口打,兵源、弹药、吃的喝的,从内陆往前线送,快得很,这就是咱的主场优势。 有人说美国军费比咱多好几倍,装备也先进。这话不假,但军费多不代表真能打赢。他们的先进装备好多都部署在亚太这些基地里,咱一出手,这些装备先成了废铁。剩下的从本土调,他们家工业生产哪有咱利索?咱全国上下,从东北到西南,车床一转就能造炮弹,工厂一开工就能出无人机,光咱这工业链条的完整度,全世界没几个国家比得了。真打起来,拼的就是谁能造得快、造得多,这点上咱怕过谁? 还有人口,咱十几亿人,真到了要紧关头,往前冲的兵源管够,后面保障的工人、农民也管够。美国才三亿多人,兵源本来就紧张,还得全球布防,真把亚太的势力拆了,他们想再凑齐能打的队伍,难上加难。 说句实在的,咱就算沿海受点损失,大不了把重心往内陆挪,几十年攒下的工业底子、粮食基地都在那儿,照样能扛住。可美国不一样,他当世界第一,靠的就是在亚太、欧洲这些地方的控制力,亚太要是丢了,他的军舰没地方停,飞机没地方加油,美元霸权都得晃三晃。到时候别说当第一了,能不能稳住自己的盘子都难说。 戴旭上校那话,其实就是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 —— 真打起来,咱输得起一时的地盘,输不起的是美国。他们耗不起亚太的损失,咱耗得起沿海的调整。咱不是盼着打仗,但真有人逼到家门口,咱有这份底气,也有这份实力,让他们知道,想动咱沿海,先掂量掂量自己亚太的家当能不能保住,掂量掂量自己这世界第一的位置还坐不坐得稳。 所以啊,别瞎操心沿海被炸了咋办,咱心里有数,手里有家伙,背后有十几亿人撑着,有啥好怕的?真要打,慌的该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