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落石出,首届强基本研衔接专业确定,哪所学校值得上?

吕布说教育 2023-09-02 08:12:05

2020年,教育部把实行多年的自主招生计划停了,改成强基招生计划。第一届的学生到现在已经是大三,进入本硕博衔接阶段,我们来看看各学校的情况。

强基计划基本概念

在说这情况时,我先简单总结一下强基计划的特点。

强基计划实施的学校是39所985大学,一开始是36所,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和陕西农林科技大学在2022年加入。

各个学校的强基计划名额不一样,清北最多,900~1000人,约占总招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第二层次的名额是180人,后面是150人,120人……,最少的学校有30人。这些学校加起来大概6000人,清北占了三分之一。

专业一开始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医学、历史、哲学和古文字学等,后来大家逐步扩大,清华有理工双学位,其他学校有工科专业。

在培养上,是本硕博贯通培养。本科生如果不是不适应强基计划,不能转专业,如果不适应,则从强基计划转入普通的同样专业。

由于本科不能转专业,很多学生很疑虑,不敢报考,生怕自己不合适,但又不得不读此类专业。

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在2021年达到顶峰,187万人次;2022年则下降到86万人次,2023年基本跟2022年一样,略微上涨,到88万人次。

大家都在观望强基计划的出口。从目前几所学校披露的情况来看,后续的强基计划热度会大幅上升。

中科大

中科大的化学强基本研衔接转段的专业非常多,几乎是理工专业都可选。

不过,核科学与技术可转的专业数量要少一些,但也有一些热门专业。

中科大的做法跟它转专业类似,总体比较宽松,大部分专业都可选。

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的数学可选专业包括:理科、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学、芯片和国家安全学。可选择的范围不小。

物理可选的专业跟数学有点区别,增加了哲学,但没有基础医学。

化学可选的专业也不少,在物理的基础上,增加了考古学(直博)、文物与博物馆(硕士)。

历史强基基本选历史类专业,不过也可以跨大学科,去高端芯片、国家安全,或者其他的人文社科类专业。

复旦大学的出口也不错,而且做到了文理打通。

南京大学

南大物理强基学硕只能在物理学科里,专硕可以有电子信息。这个结果跟以往南大所说的一样,本专业的强基进本专业的本硕博。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专业都这样,还需要其他的信息。

西安交通大学

西交大的数学强基分模块,不同的模块可以去不同的方向。比如,自动化学院招一个人,需要数学人工智能模块学生。人工智能学院招5个人,也需要数学人工智能模块学生。从西交大其他院系的接收强基情况来看,其他院系也有接收。研究生阶段的专业面也是比较宽的。

核科学的强基还在核科学专业内,从这个计划看,核科学是百分百的升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科大的理学类可以跨专业,交叉培养。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物理强基可选专业:物理、理学,或者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关键软件、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专业;或者其他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数学也类似。

生物除了上面所说的所有专业外,还有基础医学类

文科强基可以在本专业深造,也可以跨学科,去历史学、考古学、哲学等专业。

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数学可转专业有: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

物理可转的是物理、数学、统计学、化学、化工、生物学等专业。

化学可转的基本是跟化学相关的专业,有化学、化工、材料等。

总体来说,厦大基本在本专业,或者相近的专业内。

考核

上面讲了可转专业的事情,另外还有一个考核问题。一般都要求学生没有挂科,绩点有要求,有的学校要求3.3以上,科大化学强基要求是2.5以上。要求不是很高。另外,接收院系要考核。

总结

从可选择范围来看,大部分学校的选择面都很宽,尤其是复旦、中科大,相对来说,南大、厦大的选择面要窄一些。

不过,这是第一届学生,后续说不定大家都会差不多。因为学生会用脚投票的。

当时第一届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不是太高,现在看来,对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培养规格高,保研比例超高。当然,现在中间有动态考核。

照这个架势,明后年的强基分数线估计会涨了。

0 阅读:58

吕布说教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